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佚名:应该感谢西方的殖
西方国家有多少搞三权分
07年广东西江中学高考历
人民版必修三西方人文精
人民版专题七近代西方民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学生用书
岳麓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岳麓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岳麓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最新热门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之比较

时间:2009-10-18 17:05:15  来源:陈小军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之比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文章

苏州大学附中 陈小军  215006

hacxj1971@yahoo.com  13073391424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长明星,是中西文化“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分别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祖师,对于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让人惊异的是孔子与柏拉图,他们不仅在时间上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而且,经历也是极其的相似。他们年轻时都有从政的抱负,但均从政不利;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于鲁、卫、陈、蔡之间;柏拉图也远走意大利、埃及、北非,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从政失败以后,二人都从事教育,推广自己的思想;孔子兴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柏拉图则兴办“阿卡德米学园”,教授自己的理论。孔子与柏拉图,在经历和精神上有十分的契合,并且,在思想上,也多有可堪比较之处。

一、都处于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 公元前5世纪,孔子生活在一个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当时周天子权威日下,日益失去驾御各诸侯的力量,而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和财产,出现了司空见惯违背周礼“臣弑君,子弑父,少凌长,庶废嫡”的行为,人际关系紧张。与孔子生活在动荡时期一样,柏拉图的一生正处于雅典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一片混乱,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与孔子生活的时代不同的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所发生的社会变化仅是同一奴隶社会范畴内的变化,其还不足以摧毁奴隶制本身。

二、两人政治思想的异同。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并且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亲亲”关系中,才能使天下安宁。于是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为了重建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是非曲直,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

 从孔子、柏拉图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和《理想国》来看,笔者认为他们的共同追求是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来建立为政以德的君主集权的大同社会。

三、阶级立场的共性和个性。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和而不同”主张都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由于中西方文化本源性的差异,柏拉图比孔子更激进。生逢乱世,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救济苍生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政治主张落后于时代,因此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几乎都是失败者。而且在政治上失意之余他们皆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巨子。对于柏拉图和孔子这两位具有清晰历史人格的伟大思想家而言,几近相同的社会背景催生了二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为解决同一政治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对贤人政治的追求,而结果却是双双失意。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贤人政治”在东西方各具特色。孔子的人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观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孔子的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

四、无可争议的东西方古代大教育家。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贵族垄断。 孔子创办私学,尊学重教,因为在孔子看来,人的知识是从学习中而来。知识与智慧,与修养的关系极其密切,他强调学习知识在实现“仁”、 “智”过程中的重要性。由知识阶层垄断政治权力,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孔子,在这一点上,都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但两者教学对象、开设的课程不一样,孔子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柏拉图的学生不缴学费,但须具有初级的数理知识;孔子主要讲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的举止符合礼教;“阿卡德米学园”的课程却是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五、为政以德与哲学王治国。孔子积极主张“为政以德”的治国国方略,力图发挥道德的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他反对统治者实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反对政府对百姓课重税。《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导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为政以德形成了中国政法思想史上特有的德治主义。这一理论对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柏拉图却与此不同。他认为只有哲学王才拥有这种知识。 “哲学王治国”既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雅典式的平民政治,也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斯巴达式的军人统治,是依靠哲学王的智慧来管理国家。只有将哲学王的智慧与政治家的权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类才会得到安宁,和谐的实现才会有可能。

 六、和谐构想,不谋而合的奋斗目标。孔子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至高的境界,来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在《论语》中,“和而不同”、

 “过犹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都是与中庸精神相配合的立场和思想;而且,儒家的重要制度——礼乐制度,也是体现和谐精神的制度创设。因此,和谐构想是柏拉图和孔子共同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所不同的是,和谐精神更为孔子所提倡,并有孔子后学主要是孟学派光大,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维方式。柏拉图也有自己的和谐构想,他的《理想国》设想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这个国家由三个等级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这三个等级都必须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他已经注意到和谐这个问题。总之,柏拉图把人们分工合作、整体和谐稳定作为其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以上对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视野比柏拉图的视野要宽泛得多,但哲学思考比柏拉图欠缺些。近100多年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多次冲撞,而冲撞则是由差异引起的。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认真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寻求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充实自己,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