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执信中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2009-10-18 17:05:26  来源:执信中学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一、课标解读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标一:了解开眼看世界的背景;知道林则徐、魏源,他们的代表作及主张;认识他们思想的影响

目标二:了解洋务运动进行的背景;理解何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道洋务运动的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理解其失败的原因

目标三:知道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对其进行评价

目标四:掌握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及意义;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及结果;明确把握好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

目标五:比较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点和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认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目标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有助于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同时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与救亡图存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各阶级阶层思想的提出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行动,尤其是维新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重点问题分析与教法学法建议

1、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分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①悉夷是师夷的必要前提。②师夷是制夷的重要手段。③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标。上述三者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2、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和评价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列强不真心支持,洋匠挟技勒索;顽固派阻挠破坏;组织领导不力。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开中国近代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表现在:①工业近代化的起步(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办民用工业)。②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③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新式海军)。④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风气之先)。

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①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③民用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国求富;④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说控制利用;⑤经营管理腐败,充满封建观念。

3、对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有关认识

(1)联系: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的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扬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②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注重商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力争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行动及结果:①洋务派领导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②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所镇压。③革命派领导进行了辛亥革命,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3)原因:①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主张改革中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②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失败和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教法学法建议:

建议充分利用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运用情景再现、比较分析等方法抓住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掌握不同时期各个阶级阶层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相适应的。

三、历史启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新变动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同时又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生更深刻、更猛烈的变革,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2、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课标解读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

目标一: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目标二:识记、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包括要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

目标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局限性

目标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在学习中要真切感受其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究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并明确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二、重点问题分析与教法学法建议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像新文化运动那样敢于向封建势力挑战的

思想运动,它打破了几千年来的旧传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说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之事,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未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勇士。

(2)新文化运动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对广大青年,起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3)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的斗争,这一运动的发展,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为迎接一场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3、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4、教法学法建议: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节选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的著作材料,深入了解他们思想产生的背景;通过对比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历史启示

运用存在于意识理论,明确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对民清(1840年前)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锢,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一、课标解读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目标一: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目标二:识记、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包括传播的方式、手段、代表人物等)

目标三:掌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过程、实质以及影响

目标四:掌握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运动的史实,探究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目标五: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目标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和学习先辈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先辈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问题分析与教法学法建议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 ,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及影响

实质: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争

影响: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知识分子。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

(2)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

(3)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历史启示(略)

   

◆单元教学建议:

1、在具体内容的处理上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的历史特征:

(1)阶级属性: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对于如何救国救民,各有

自己的主张。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2)学习内容:由学造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传统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流思想。

(3)思想解放潮流的阶段性: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学习西

方的物质文明,倡导“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新文化运动时期,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建议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纳入到中国的近代化这一范畴中,让学

生进一步明确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的理性化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2、在教学方法上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一些材料、多使用比较法来分析各阶级阶层的观

点,以便于更好的把握本专题的内容。

◆典型例题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对待

“西学”上是怎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行动?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评析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的影响。

2、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先后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先进的中国人随着这些事件的发展,思想又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参考答案:

1、(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掀起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宣传西方“进化论”思想和“君主立宪”,“兴民权”

等主张,发动了戊戌变法。

(3)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民主”与“科

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共同之处:都主张挽救危亡。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是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2、(1)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在战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洋务运动开始了学习西方科技的进程;

(2)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认识只学西方科技不能强国,

提出改革政治制度、和西方国家商战的主张;

(3)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提出学习西

方政治制度,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主张,并揭开了制度变革的序幕;

(4)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使中国的

 

学习西方进入到更深的层次;

(5)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在众多西方政治学说中,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长期的贫弱问题,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1)地位:自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3)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