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沈为慧:一节传统课 —
沈为慧:历史教师看课改
沈为慧:历史课中的错别
沈为慧:精诚中学高一期
沈为慧:精诚高中07第一
沈为慧:历史教科书与历
沈为慧:答桂俊老师
沈为慧等:读《科学史十
沈为慧:历史教学中人文
沈为慧:历史教师看课改
最新热门    
 
沈为慧博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时间:2009-10-18 17:05:45  来源:沈为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识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条件和意义。

(2)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3)运用: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内容概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

(2)史料研读:阅读《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人文精神:通过学习三大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马恩两人的贡献,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

(2)人生观念: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立志高远、为人类谋福利的人生观。

(3)科学态度: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进行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方面

学生在九年级上册历史中,学习过《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节,其中有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两目。其思路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了取得普选权,英国工人掀起了宪章运动,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当时没有成功。工人运动给马克思、恩格斯以启发,两位伟人通过参加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于历史不是本地区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初中师生对历史科普遍不重视,即使学习了这一内容,学生也只是有极其浮浅的了解,加之时间的推移,现在学生对这一问题可能连“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这样的名词都回忆不起来了,当别人提起时,能“有印象”的已算是较好的了。

从初中历史及中学各科知识上对马克思有所了解,但可能很片面;可能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已有所接触,但因为不系统,可能自己未感觉到。

(2)思想认识方面

因为以前从太多的渠道听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加之日常生活甚至课堂上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非正常认识,学生可能因此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

2.物质资料准备

(1)教材资源

①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2005年6月第2版)

②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2004年8月第1版)

③吴于廑、齐思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④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必修》

⑤曹大为、赵世瑜主编,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

(2)网络资源

利用http://hist.cersp.com/kcjs/(中国历史课程网)进行网络教研。

①在中国历史课程网“沈为慧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30482/)上发了一篇名为《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文章,我认为关于社运问题

A.从内容标准上看,课标共有四点要求,写了156个字。

B.从课程性质上看,课标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索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应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吧?

C.从课程目标上看,课标要求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要培养学生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应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吧?《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哪一件事不震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个多么重要的社会现象!马、恩两位伟人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已为世界普遍认可了。

D.从高考试卷上看,2006年全国I卷就有涉及到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四道共16分选择题。

②署名为张荣锁的博友发表了这样的评论:我认为这些问题和思考的角度意义和价值都不大。他们是为了某种服务而存在,不是独立精神思考的智慧的结果,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没有任何意义,它们是学生不爱学历史的重大原因,这些题目将来会逐渐减少。

③署名为羽の儿的博友发表了这样的的评论:对当今社会起积极、现实作用的有关人类文明历程的都应该要重视!

④署名为博雅的博友发表了《多次阅读〈共产党宣言〉的一些随想》,上传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设计》以及相关的材料解析题。

(3)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如《共产党宣言》书影,《共产党宣言》节选,《上班途中的英国童工》,《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马克思、恩格斯。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历史

师:请同学们配合我做一个小活动,好不好?

生:(齐声)好!(好奇)什么活动?

师:我们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使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秦始皇、孙中山、毛泽东、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的图片,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说出他们的名字,同时小声讨论)。你认为谁是最伟大的人?你可以从给定的这八个历史人物中选,也可以有别的答案。下面我们采用举手表决形式进行投票。

师: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一、二……孔子得四票,请放下。认为秦始皇最伟大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一、二、三……秦始皇共得九票,我代表秦始皇向你们表示感谢,请放下……有同学没举手吧?

生:有,金**没举。还有傅*。还有崇*呢!

师:你们认为谁最伟大呢?金**先说说,好吗?

金:我认为林肯最伟大。

师:为什么?

金:因为他解放了黑人奴隶。

(有学生小声补充:还维护了美国统一)

师:有道理。傅*认为谁最伟大呢?

傅:我认为亚里斯多德最伟大,他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

师:以后你也会像亚里斯多德那样成为一位思想家的,谢谢,请坐。(学生笑,傅*更高兴)

师:崇*同学怎么想的呢?

崇:我认为希特勒最伟大!

(学生惊讶,全都注视着崇*,想听听他的理由)

师:为什么呢?

崇:因为他在几年内灭掉那么多的国家。

(有的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则愕然,停顿片刻后,给了以下分析)

师:你有独到的见解。二战爆发前夕和二战前期,希特勒的确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可1943年后他就开始走向失败,最后自杀身亡。另外,他发动的战争不仅给世界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就是德国也并未从中受益:二战中德军死亡在600万以上,德国平民死亡达2000万!经济损失无法统计,而且战争后德国再次分裂。

(学生们同意我的分析,崇*似乎也有赞成之意)

(历史课程网编者按:沈老师在这里的解释还应该需要完善。一是应该从反人类的犯罪行为的角度去深入分析;二是,即使德国从战争中获得好处,这不但不值得赞扬,更应该严厉谴责!)

师:有四个同学投了另一位德国人——马克思的票,你们能说说理由吗?(四个投马克思票的同学没有什么反应,我就找了其中一位姓马的同学)我们请爱动脑筋的马**说一说吧。

马:(迟疑一下)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师:尽管你不是马克思的后代,但你是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一下就讲到点子上了。你还了解马克思的哪些方面?

马:(摇头)(同桌的林*小声传递信息:犹太人)

师:马克思有个很好的伙伴叫恩格斯,马**有个很好的伙伴叫林*。林*说得很对,马克思是犹太族人。同学们还想不想听马克思的故事?

生:(声音较小、且七零八落)想……

师: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式的生活,常常付不起房租;稿子写好了因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钱才发出稿子。在伦敦搞研究,撰写有关政治学和经济学著作的岁月里,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主要靠恩格斯的捐助来维持生计。马克思学习很刻苦,为了写《资本论》,他用了42年的时间,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厚达上四、五万页。他的手稿也很多,其妻燕妮在世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马克思誊写文稿。燕妮和马克思相继去世后,恩格斯为整理亡友的手稿不停工作了12年!恩格斯逝世后,根据其遗嘱,马克思的手稿和书信归马克思女儿爱琳娜保管;1898年爱琳娜逝世后转归德国社会民主党,二战时德国社会民主党斗智斗勇,使马克思的手稿逃过了纳粹的搜捕。这些手稿至今未发表的仍占多数,已经出版的只是他手稿的一小部分。马克思虽然去逝一百多年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他。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编者按:这个调查我也听过,但关于这个调查背后更详细的资料(比如投票人的社会群体分析)我们不清楚,所以仅仅根据这个表面现象,难以发现本质的东西,很有可能导致以立场选择史料的结果。

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到公众的尊敬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感悟历史

多媒体展示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师:如果让你来编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问题,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停顿,让学生思考片刻)我们的教材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巡视一周后用多媒体出示本课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师:160年前的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其标志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诞生?马克思为什么能创立这一理论?

(请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多媒体展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书影)

师:为什么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呢?

生:……(无语)

多媒体展示《共产党宣言》(1848年)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朗读后,让学生讨论、小结,教师巡视。等学生基本完成后,请学生回答)

宋**:……(无语)

师:(引导)读材料关键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再仔细看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宋**: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师:材料二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宋**: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师:宋**同学的接受能力很强,我刚说过的方法她就会用了。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些信息就更完美了。(等宋**回答,但她没说话,可能真的不会)请坐下。其他同学是不是会用这个方法呢?请吴**同学试一试,好吗?

吴**:无产阶级要掌握政权和生产工具,还在增加生产力。还需要联合起来。

师:(对吴**进行肯定与鼓励后,进行小结)根据以上两同学的回答,材料中的信息有以下几点: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经济。这些内容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记下并掌握)

师:(分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设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师:(设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产生?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子目,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可以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草稿纸上,我来检查。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视并找出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这几个同学是这样归纳的(其实已经过我修改):第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经济条件;第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条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同时板书:工业革命——经济基础 工人运动——阶级基础 三大理论——理论基础)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

(三个同学的表述都不如人意)

师:听课不能只听答案,更重要的是听方法。现在我来用最简单的方法说一下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工业革命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三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听出来了吗?每句都有两个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格式用这两个关键词造句就行了。这种格式是:****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基础。好,现在同学们自言自语,试试会不会造句。

(学生尝试造句,能把社会条件说出来了,从面部表情上看有一种成就感)

师:这个答案好不好掌握?

生:好掌握!

师:这个答案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是这几位同学的(出示手中学生的答案)。我只是念了他们的答案。

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①上班途中的英国童工,②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③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师:下面我们来办一个小型展览会,这里有几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专家告诉我,这几幅图片能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欧洲历史。你们赞成这一观点吗?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看图、议图,查找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师:谁能做一次讲解员,向我们这些参观者介绍这些图片?(从表情上看,有学生想试一试,但不愿举手。停顿片刻我让有此意图的孔**同学回答)孔**,你好像看明白了图片的意思,给我们解释一下好吗?(孔**起身)我们实现首问优惠制,你看懂哪幅就给我们讲解哪一幅。

孔**:第三幅上的几个人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师:他们想了什么?

孔**:(拿起书本读)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

师:这些主张都很好呀,为什么说是空想呢?

孔**:(继续读)幻想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

师:你说得很好!课本第123页的“资料卡片”上写道:他们“……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这句话什么意思?

孔**:他们不进行斗争。

师:对。请坐下。一位叫傅立叶的空想家为建立自己的“法郎吉”协作社忙碌不停,他的仆人每天清晨早早地叫他起床:“亲爱的伯爵快醒来吧,伟大的事情还等着你呢”。他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寻找出钱兴办“法郎吉”的富翁。一生中他不论去哪,每天下午三点会准时在家等待出钱的人登门,可等了一辈子也没等到一个愿意出钱的人。(学生笑)因为他们没想到进行斗争,资产阶级又不可能主动放弃政权,所以这只能是个空想。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进行请愿,要求获得政治权利,结果议会不批准!

 

 

师:请曹*当一次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第一幅图所反映的信息,好吗?

曹*: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师:理由呢?

曹*:英国出现了工厂。

师: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曹*:使用童工。

师:能否由此看到社会矛盾呢?

曹*:现在中国还有童工呢!

师:(停顿、思考)在我国使用童工是非法的,当时英国使用童工是合法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阶级状况。曹*同学善于思考,建议你再多读些书。请坐。

师:第二幅图能反映什么信息?夏*告诉我们好吗?

夏*:工人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师:还有呢?

夏*:……

师:看看图片的名称《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你能想到什么?

夏*:和平斗争。

师:你真棒!请坐。这些图片是很珍贵的吧?它能反映出真实的历史。但从这些图片也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出现,但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很难成功。30岁的马克思与28岁的恩格斯联合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多媒体展示《共产党宣言》内容节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师:(有感情地朗读后分析)这两位年轻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惊世骇俗又照亮全球的文献呢?伟大的人物往往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请看课本第123页“学习思考”中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试卷写下的话。

师:(请学生朗读后,点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所以他才能成为伟人。我国现在诗人汪国真说过: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学生鼓掌)

师:下面我们再做一次社会调查,认为马克思最伟大的人请举手。一、二、三……七。刚上课时,选择马克思的只有四个人,我上了一节课后这个数学增加了75%,如果是一天后,一周后呢?一年后呢?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年前的欧洲,160年过去了,世界历史发生的变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近90年了,90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3.探究历史

师:请问同学们,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否已经过时?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写出小文章,我筛选后在网上发表。


五、教学反思

1.课前调查设计不科学。尽管所选八人来自古今中外,但还不全面,且这种给定候选人的调查有误导之嫌。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说明崇拜某一人物的原因,失去了一次撞击出思想火花的机会,即使以后再寻找机会也难以弥补。

2、未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上没有举手回答的现象,这固然与学生的心理与习惯有关,但也与平时不注意引导与培养有关。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也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3.教师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我没有读过《资本论》原著,甚至连《共产党宣言》也没有真正读过。为了应付上课,从中草草选取了一点材料;对新课标的领会程度也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

4.学生对马克思的看法没有如我所想的那样,课前调查时崇拜马克思的人数少得是我没想到的,而课后崇拜马克思的人数增加的情况出乎意料!教学对学生观点的影响如此之小,这足以说明教学没有达到所预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5.“探究历史”中的问题设计得不错,但学生动手写得很不积极,即使交来的也有应付心理或碍于情面。再好的方式没有付诸实施也不可能产生实效。

6.不过,本节课中有也有几处让自己满意的地方:进行网络教研,防止校内备课组成员之间的“近亲繁殖”,开阔了视野,值得推广;进行社会调查,对这种新方法的尝试,无论成与败,至少说明我的理念还不算陈旧;提问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赞扬,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考习惯,利于激发学生学史积极性,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符合新课标情感要求;对课本内容的整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参照,利于对人民版教材的研读,这也应是我继续保持的地方;对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比较有“理智”,有效地控制了课堂,能具有这种应变能力也是可喜的;更主要的是,我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这不仅对其他老师有益,最受益的应是我自己,若坚持下去,我或许始终是平凡的,但却可能变得不再平庸。

            

沈为慧,男,(1968- )安徽怀远人,中学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联系方式:江苏省仪征市北城河路18号

邮政编码:211400

固定电话:0514-3428811

QQ:569882580

E-mail:swh020502@126.com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3048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