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海南:高中历史必修三模
海南: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海南:04年海南初中历史
海南:洋浦实验学校高中
海南:高中课改面临的困
2005年春季高考备考指南
最新热门    
 
林嘉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2009-10-18 17:06:13  来源:林嘉南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是中国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按列强侵略、条约及危害、中国人民的抗争三方面阐述。

 

学生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革命过程有所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应注重理论分析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础知识

1、识记: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2、理解:近代列强侵华   中国人民不断抗争

3、运用: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提高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关系,培养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与方法:   研读  阐释史料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课堂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通过讲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三)教学建议:

1、建议按侵略、条约及危害、抗争三方面进行小专题分析;联系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正确理解中外差距原因,形成立体知识框架。

2、学生预习并通过书报刊物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下载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以解决相关问题。

3、把握好课文正文与栏目文字及图片的关系,图文配合,相得益彰。“以诗证史”,有助于使学生在抱有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深刻的联想和思考。引录的张维屏关于三元里抗英的诗歌和谭嗣同写于甲午战后的《有感》诗,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总之,务必将各类内容从整体上都利用起来,并且尽量利用得恰当。

4、注意与初中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在精学课文的基础上,进入独立思考的更高层次,进行学术思维方面的初步引导和训练。

 

 

 

教学方式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操 作

问 题

设 计 意 图

探  究

效果及学法指导

 

导  入

电脑平台展示《虎门销烟》介绍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第一幅浮雕。

该图再现了什么画面?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禁烟引发的还是另有别因?英国称之为“商业战争”,对吗?

以问设疑,以疑起趣,因趣探究,引入新课。

根据课前查找资料回答问题。

学生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

 

 

 

 

 

 

 

 

 

 

教学过程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展示课本图片、战争形势图

 

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片断

 

分析历次战争爆发原因及经过

 

鸦片战争爆发是偶然的吗?

 

小国日本为何敢干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缘何屡次战败?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是“西方资本积累在中国的继续”。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高材料处理和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图片和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

 

分小组讨论,概括战争爆发原因,分析中国屡败原因。

 

识记主要战役

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从主观、客观,内因、外因,国内、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

 

 

条约及危害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

展示;

相关图片

 

历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列表比较各条约内容,剖析其对中国的危害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概况

 

 

列强怎样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中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近代两次科技革命造就了一批强国,古老文明的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应如何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从宏观上把握事件的相互关系:战争是手段,签约是目的,列强发动战争是为了签约获得侵略权益。

 

分清历史事件的现象与本质

 

比较能力的培养,分析列强不断扩大的侵略权益及对中国危害步步加深。

 

激发学生爱国、向上的情感。

讨论比较:各条约内容及危害,注意条约新增加的侵略权益。

 

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找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条款。

 

学会细心观察事物。

 

区分历史现象与本质

 

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说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中国人民悲壮的抗争

展示图片

 

分析毒品的危害及禁烟的正义性。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播放录像《三元里抗英》《黄海战役》《义和团运动》

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抗争的典型事例?

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奋起反抗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说明了什么?

如何理解张维屏关于三元里抗英的诗歌和谭嗣同写于甲午战后的《有感》?

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

富于反抗精神的中国爱国军民和妥协投降的清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理解近代中国的怪圈:洋(列强)怕民(中国人民),民怕官(清政府),官怕洋。

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从课文中找出反侵略的事例

 

联系现实讨论毒品危害大,为何今天还不能禁绝?

 

讨论:用什么行动来学习先人伟绩报效祖国?

爱国军民的反侵略同清政府动摇不定、最终妥协投降以及琦善、奕山之流投降派典型人物的丑恶行径予以揭示。

知识拓展

观察图片,分析理解文中所引“谣谚”诗歌

材料信息如何提炼并运用所获信息解决历史问题?

材料处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拔。

解题指导: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小结

展示本课知识点

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知识构架,培养历史思维。

学生回顾知识点间的联系。

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的扩张性

2、重要原因:(1)英国完成工业 决意打开中国市场(2)中国处衰落期,为列强侵略目标:政治上,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夜郎自大、愚昧无知。

3、直接原因(借口):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走私鸦片,中国禁烟。

 

(二)战争经过:

广东挑衅-沿海北犯-攻占定海-到天津白河口-攻占虎门-强占香港-进攻江浙南京

 

(三)战争的影响及危害

    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开创侵略者勒索赔款恶例;五口通商:破坏中国领土和贸易主权,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外国倾销商品;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享受在中国特别的权益,意味着列强勾结共同侵华;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租界地”:列强在华直辖殖民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列强要求 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 它们根据已取得的特权,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二)经过:进攻广州-进逼天津-洗劫圆明园

(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危害

便利了列强控制、影响清政府,使之开始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

 

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1、日本方面:蓄意发动。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强盛。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有军国主义传统。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国际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争夺更加激烈,为了各自利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3、中国方面: 19世纪晚期,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危机加深。中法战争 ,中国“不败而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二)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

(三)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侵华需要,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并且直接引出列强对华掀起割地狂潮的局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兴起的原因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不断加剧,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首先兴起于山东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山东,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活动猖狂;教会势力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百姓,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二)兴起

1、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2、1898年,赵三多在冠县起义,标志义和团运动兴起。

3、“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及评价

 4、袁世凯镇压义和团 。 山东义和团被迫转入直隶。

(三)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廊坊、杨村战役       

2、              天津保卫战   

3、北京地区的战斗

进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进攻西什库教堂。

4、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五)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历史意义

1、失败:1900年8月,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发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另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六)《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板书设计即上述教材分析部分,用电脑平台展示。

 

、课后学习探究

 写小论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我们应如何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林嘉南  姜力元   惠州市第一中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