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曹立群:抗日战争教学有
解爱群老师编制的新课程
海南解爱群老师编制历史
解爱群:历史新教材内容
蔡蔚群:现行高中历史课
解爱群:由一道历史开放
解爱群:如何设置历史学
蔡蔚群:给高中生的简短
解爱群:《世界多极化趋
解爱群:我看罗马法中的
最新热门    
 
孟爱群:《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点评

时间:2009-10-18 17:06:16  来源:孟爱群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  孟爱群

 

【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作用。

3、通过对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技能。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5、在小组讨论,课外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由西域、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历史与今天的距离。

2、以学生自主地学习活动建构知识为主,教师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理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2、增强学生建设西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认识到无论古今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三)地位和作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史的延续。其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发。大漠戈壁展现了中国首次对外交往的精美画卷,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瑰丽的史实更是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利用本课的教学资源更可以挖掘出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就是兴趣为主,感性认识仍占重要地位。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略有耳闻。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开辟道路。而且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建构。

 

(二)课程资源重组与素材选择

重点: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本课教学资源丰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于无形中实现学科渗透、拓展本课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班超经营西域为小字阅读内容,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构思  

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因学定教、多维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知识。采用质疑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达到师生的和谐互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载体,实现生生的融洽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式的、探索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展现西北风情的图片,(展示图片)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此时的感受?

生:荒凉、神秘、神奇、好看、美丽。

师:西部对于我们来说既神秘美丽又荒凉古老。其实,它曾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第一座桥梁,谁是由此“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以华美丝绸命名的商贸之路又是如何出现的?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十五课(板书课题)

 

(二) 亲历体验 

师:同学们,你知道历史上的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了解张骞吗?

生:(略)

师:(给出西域地图)请你根据图示,描述西域的地理范围。

生: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师:汉武帝时期是如何与西域建立起联系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2页~83页。

生:(略)

师:让学生讲一讲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经过和结果。(显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

生:(略)

师:同学们,在对于西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你受到什么启示?

生:我猜他也许会迷失方向。

生:我觉得他会遇到龙卷风

生:他也许会有没有粮食和水非常干渴的时候!

生:会遇到强盗。

生:我觉得张骞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忠于职守,很难得!

生:张骞不怕艰难险阻,有开拓和冒险的精神。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对张骞的评价客观、公正。这是值得表扬的。我们再共同来比较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遭遇了许多的挫折,第二次受到了西域各国的款待。

生: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好的关系。

生:推动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生:边疆地区的人们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利用图片师生共同体会张骞通西域的深远意义。

师:如果我们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你是否敢于做张骞,说出理由!

生:我觉得张骞出使 西域的目的并没达到,他并不伟大,我不愿意做他。

生:我觉得张骞遇到的困难太多,我佩服他,但我没有勇气做这样的事。

生:张骞是伟大的,我愿意尝试,为国家做贡献。

生:张骞的勇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张骞是好样的!他是我的榜样。

师:张骞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此后,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域都护设置的过程、范围,引导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最终促成了丝绸之路开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丝绸古路(播放丝绸之路的音像资料)

 

 

师:请你说说丝绸之路名称的含义。

生:因为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师:(多媒体展示)如果你是汉代的商人,想把商品从长安运到大秦,沿途会经历哪些国家地区、重要关卡?

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共同踏上这条商贸之旅吧!(用flash将其形象化)

生:(略)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老师再来演示一遍: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阳关(玉门关)     新疆地区       中亚、西亚      欧洲

师:正是商人们的辛劳。使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的贸易之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座桥梁。今天,它仍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象征。

 

(三)感悟内化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为大家搭建的展览会上展示课前整理的(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图片、实物

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是关于丝绸之路的传说。

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是图片。

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生:它曾经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生: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生:它促成汉朝的兴盛。

生:它今天还有什么价值我不知道。

生:它的历史影响我们今天仍可利用,用于西部开发。

生:它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生:它证明了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道理。

 

(四)激励践行 

师:让我们用诗来抒发情怀。

生: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略)

师:老师搜集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信息,请用你喜欢的形式自由畅想西部的未来规划(图画、诗、歌、散文)。

学生活动略

师:同学们,大家的热情、认真深深感染了我,你们的多才多艺大大的震撼了我。两千年前的西部架起了中国通往世界的第一座桥梁;今天,时代正召唤西部重新启程。老师相信你们的热情和才艺终将为西部、为祖国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教学反思】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信息。如何在本课的教学中真正迸射出生动、真实和多彩的生命光芒,展现历史恒久的艺术魅力;怎样充分调动课程资源密切历史学习同学生现实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本课设计时,以西部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为结合点落实课标,让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感、学生学习具有发展性。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以课堂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西部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它曾辉煌地架起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座桥梁,西部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时代正召唤它重新启程。本课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其,把握恰到好处的角度、深度。

 

 

 

【教学点评】

 孟爱群老师的教学设计《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一堂比较成功的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大赛的教学示范课。她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以敏锐的观察力驾驭课堂、因势利导、捕捉教育时机提出问题,而且还能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本课教学设计中不难看出设计者已掌握了较深透的新课程理论。设计者能把新课程理论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创设的有效教学行为中,突显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中完成了历史的教育功能。可以说突显在以下三方面:

1)挖掘出全新的历史新课程价值取向。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增强学生建设祖国西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开通丝绸之路后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进一步理解无论古今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升华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2)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环节。以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四大板块展开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过程中感悟历史,在激情中学以致用,进入历史学习的新境界。设计者已摈弃了过去传统讲授历史的弊端,注重的是学生的内心体验。

3)突显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情境教学。从新课伊始观看西域风情、丝绸之路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到“让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一起飞到那早已逝去的遥远的古代,如果我们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你是否敢做张骞,说出理由!创设想象情境,再到展示交流信息成果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设计者都在力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学生在设计者营造的历史氛围中,主动走近历史,神入历史,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部历史学科   林旭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