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解爱群:历史新教材内容
蔡蔚群:现行高中历史课
解爱群:由一道历史开放
解爱群:如何设置历史学
蔡蔚群:给高中生的简短
解爱群:《世界多极化趋
解爱群:我看罗马法中的
孟爱群:《汉通西域和丝
从个人到社群:中国近代
最新热门    
 
曹立群:抗日战争教学有感

时间:2009-10-18 17:52:57  来源:曹立群
 

除了课程资源和教法,我们还需要准备什么?

——《抗日战争》教学有感

 珠海二中历史科组   曹立群

前几天中午,为晚上去同事家聚会准备,去吉之岛买瓶红酒和一些水果。在回学校的途中,遇到一个我的女学生,她先是问了声“老师好!”,然后看着我手中的购物袋惊讶地问我“老师,不是应该爱国吗,你怎么还去吉之岛买东西?”我愣了半天,想了半天理由,支唔着说了句“我买的可都是国货。”就和学生擦肩而过了,可是学生的一句反问却让我心绪难平,难道我在课堂上教过他们不去买日货或不去日本人的商场买东西吗,我记得没有。可是我的学生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此时正值温家宝总理访日之时,总理在融冰之旅之时,会不会知道中国高中生的这种想法及其根源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做了近十年历史教师,《中国近代史》教了几轮了,每给讲这些课时,教材和大纲都是叙述哪些国家,主要因为什么原因侵略中国,制造了哪些惨案,获得哪些特权,勒索了多少赔款,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等等。学生们把这些坏事都安在具体国家身上,从而得出哪个国家好,哪个国家坏的结论。历史的学习直接影响到现实,加上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愤青的鼓动,学生们往往容易接受过激的思想与行为原则——如抵制日货。

如果历史的学习收到的是这样一种结果,那不是历史教师的一种悲哀吗?

今天在4月16日出版的《南风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写道:

“在我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对外关系的描述很略,涉及中日关系时,往往将重点集中在日本的种种侵略行径上,似乎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两国间发生了什么,却没有说明为什么发生。当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有问题,两国的这种历史教育,使中日两国民间,存在许多误会。双方都对对方充满偏见,并一脸傲慢地看着对方,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任何顺眼的地方。偏见往往源于无知,中日之间的种种误读的根子还在于真实信息的缺失,应该说,双方政府和媒体恐怕要负上很大部分责任,因为中国人接触的日本信息和日本人接触的中国信息往往经过了有意的过滤和再加工。中国人认为军国主义正在重新统治日本,日本则认为伴随着日渐强大的经济而来的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帝国倾向。总之,中日双方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对方。其实,在历史上,双方还是有着共同的文明认同感的。无论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看,古代中国和日本属于文明亲缘国家。但自近代以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所以在文明认同上,两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分歧开始出现。”

“冷战期间,中日两国的友好说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并不能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真正阻碍中日友好的恰恰是两国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维,这种思维从根本上是一种希望强加于对方之上的不平等思想。古代中国有之,近代日本有之,目前亚洲首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的局面,假如不能以平等心对待,中日之间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友好,多的只能是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后,一方面不仅要知道历史的真相,明白哪些日本人、为什么、怎么侵略的中国,给中国带来多大的伤害;另一方面,还要探究以后中日之间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再次发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仅仅背几条原因、几个重要的战役、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和道德积淀,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也在重新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是产生强烈的排它性民族主义,还是培养民众博大、宽容的心态和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尤其重要。

所以在讲《抗日战争》一课之前,我深感不能十年、几十年不变地只讲日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把对真实历史的了解与现实需要、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生们才会到更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