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张振海:浅谈近代社会生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材料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的材
庞友海:高三历史复习教
张俊海:我的教学随笔二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庞友海:新情境历史材料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最新热门    
 
杨国海:必修一《东方巨龙腾飞》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7:16  来源:杨国海
 

 

东方巨龙的腾飞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显示了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力量的强大。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改革开放后,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已成为当今国家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问题探究]

 

中国腾飞的立足点是什么?概述她腾飞的过程。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直问直答]

 

立足点是新中国的建立。

其腾飞的过程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显示了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力量的强大。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改革开放后,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建设与技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蓬发展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热点链接]

  1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三世界的唯一常任理事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力量)

  2 有人说,中国本来是可以更快地腾飞的,只是我们延误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好时机才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你认为这种认识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

 

    提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在国共内战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基本上全面崩溃。建国后,我们又处在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和封锁之中,缺乏学习外来先进技术的条件和可能。同时由于苏联的大国主义政策使得我们跟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又昙花一现。50年代后期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在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上犯了严重错误,导致左倾错误不断延伸和发展,最终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

 

[我的观点]

 

 

 

 

 

 

 

[知识拓展]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而其他国家却走向失败?

 

[答案要点]

   其它国家的失败是由于它们长期以来实行苏联模式,经济结构单一,体制僵化固定,缺乏应有的活力,尽管各国先后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体制带来的弊端,只是简单的修补和皮毛性改革,而且大多数国家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不够实事求是,有的还受制于大国的影响,改革就难有成效。

反过来,我们国家的改革是在历经十年浩劫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又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国际时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后进行的。我们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重结合国情和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方向,不断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时我们还成功的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届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平稳高速与健康的发展,粉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图谋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热点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你能否说一说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又在盛世下潜伏着什么危机?

 

提示:优势可以从国际局势、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内在活力、科技文化的创新和大国地位方面分析。潜伏的危机可以结合有关专家谈到的如失业问题、三农问题、金融风险问题、贫富差距、台湾问题和民族问题等方面分析。

 

[我的观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