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吴红京:一节历史辩论课
傅元根:谭嗣同真的很笨
李明赞:“以史为鉴面向
从国际“反修”到国内文
庐山会议和 反右倾 的斗
吴红京一节历史辩论课上
历史研究与 反设事实
朝鲜皇室的 反清复明 秘
最新热门    
 
“反冒进”的立意——《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教学后记

时间:2009-10-18 17:07:19  来源:宽容
 

 

“反冒进”的立意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教学后记

 

授课一得

 

今天这节课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谈起,是第六章的后半部分。去年自己的处理本觉较为得意,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到今天,这么重大的失误在许多老百姓眼里并算不了什么呢?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老百姓仍然爱戴毛泽东呢?

课堂讨论之后,自己是这么提升的:

1958年,被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鼓动起来的中国人,有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群众运动使民众产生一种同党和国家的历史、未来息息相关的体验和感悟,他们很难接受自己是错了的结论,尤其是在那种火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岁月不但是国家、党,也是民众个人生命中的青春,很少有人愿意说自己的青春是糟糕的,他们都希望青春的记忆是最美好的。

这是去年教学上的一个个性处理。

 

今年固然在个别班沿用了这一思路,但分析教材结构时,突然有这么个问题浮了出来:什么时候抛出这一设问?“十年成就”前?那么后面再谈十年建设成就,学生的情绪怎么转回来?“十年成就”后?那么这一设问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这十年是值得肯定的嘛。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这十年究竟应该如何评价?

我相信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同学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曲折”,这里值得说的趣闻太多了,教师有许多料都可以爆给学生。但这样一来,这10年算什么?而更关键的是,这10年给人们的教训又是什么?批评是容易的,批判是解气的,但教学目的落实在哪里,后果是什么,也可想而知。

我是这么处理后半节的重点和难点的:以三面红旗为重点,以它的失误和教训为难点。它的失误则从社建总路线同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做对比,经教师引导,对比之后学生大致能得出社建总路线体现出一种急切的心理,冒进的苗子已经种下了。所以我是先编了这一句话再引导的(这一问在讲完三面红旗后才提出,而不是一般处理方法——讲完社建总路线后马上就同八大决策做比较,因为后面还要有一个追问):

有人说:自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那样的运动就难以避免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然后继续追问:

八大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和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从后来的历史经验来看,它有什么宝贵之处?

坦率的说,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这个地方教师就只好靠讲述法来分析了:

从八大制定决策的思路来看,它更偏向于反冒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任何中央的决策都可谓是“船大掉头难”。而人口大、底子薄的现状又使冒进带来的后果相对保守来说更为严重。在经济建设中,应宁可慢一些,保守一些。

如此一来,教学的重心从批判转换到了建设上来。而且,当我课前做教学设计时,也相信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课下再次参考了丛进先生的《曲折发展的岁月》(P16-19),确实,八大名义反保守和反冒进,真正的侧重是反冒进。

 

 

 

课后反思:

 

首先是课后才去参考印证结论的做法还不算是遵循学理,应当是先尽量去印证。至于说“宁可保守一些”的推论自己也并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所以应该同学生交代这只是教师的个人观点,仅供他们参考。

 

第二是在讲大跃进的时候,给学生出示了段视频材料,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造成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原因有什么?

这一问从视频中得出的答案较教科书要更生动,它们是:

①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③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卫星

——这些都使人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在生产建设上有了急于求成的心理。

因此,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没有得到贯彻?答案之一是那个一个易于滋生冒进情绪的环境。由此才能理解为什么刘、邓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也会“在这个1958年全心全意地支持大跃进的策略。”(《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P323)

再度参考丛进先生的《曲折发展的岁月》,如下一段话显得这么醒目:

八大的决议上虽然得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正确方针,却并没有真正统一得了全党的思想。由于对这—方针只是一般地表述为既反对右倾保守、又反对“左”倾冒进,没有进一步指出当时的主要倾向是“左”倾冒进,更没有指出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情绪有可能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长期的主要危险,因而应当着重反对和防止。随后‘左”的经济建设思想抬头发展时,也就受不到有力的抵制,正确的方针被轻易地抛到了一边。(P28,着重号为宽容所加)

如此,八大可贵,但后来者做的应当是超越八大。

这样,如果学生基础、能力都到位,可以在前面授课一得那个系列中再追问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八大没有能抑制住冒进的抬头呢?从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决策本身来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而八大没有能抑制住这一倾向,那么八大决策的意义是不是就小了?不是的。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决策的关键之一在于预见——固然后来有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但那是补救。所以,这个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宜在本课的最后,重点放在八大的经验教训启示上。从社建总路线的理论偏失推导回八大的正反经验,至于说具体在教学上的行为,则视具体情况是由教师抛出问题或直接在此基础上陈述(不论陈述还是设问,学生都应该在场)。

 

最后,在引导学生分析社建总路线修改八大正确决策时,还是应当再做些辅助支持,教科书上的小字补充还是应当加以利用的,或者打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更容易得出结论。

而八大偏向反冒进,也应该有配合的材料。

 

宽容

060523-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