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明赞:历史教学与学生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李明海:历史教科书比较
李明赞:如何使用历史必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何成刚:北京第四中学李
记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李明赞:高中才叫真教学
李明海:重知厉行,勇于
李明亮:《认罪与否认侵
最新热门    
 
李明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思

时间:2009-10-18 17:03:09  来源:李明赞
 

反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课(节选)
  
    2008年06月06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李明赞

 

  选课:关注历史折射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日关系发展仍然暗礁不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如何直面今天和把握未来,为亚洲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是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将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历史课的重大价值在于以史为鉴、启发智慧,即不能沉缅于过去,而要构筑历史通向现实、通向未来的渠道,使学生能够透析人生,洞悉社会。

 

  备课: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为了有充裕的教学时间与学生就中日关系进行讨论、反思,也为了突出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艰苦抗战的历程,笔者将教学内容作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第二课时,国共两党的抗战及相互关系;第三课时,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第四课时,战争反思。本文反思的是第四课时的内容,意在总结抗日战争的基础上,反思今天的中日关系。

 

  授课:以问题为纽带,师生共享教学成果

 

  [教学片断1]

 

  在引导学生讨论了“日本人的二战史观”和“中国人(学生)的中日战争史观”后,师生共同总结“正确历史观”形成的途径。学生提出的几个观点值得讨论辨析:观点1——“中日双方都是当事者,因而都不可能形成公正、客观的历史观。”观点2——“即便是第三者,由于有利害关系,也不可能有公正、客观的历史观。”

  针对上述观点,师生讨论、交流提出几个论题:“历史观是主观性的认识,它的形成是否有客观的基础?”“造成历史观认识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历史观的客观性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史实,它不因某些人的主观见解和评价而失去其客观性。历史观又是人们对客观史实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主观性的认识,它会因评价的标准不同而产生分歧。评价标准的差异取决于人们的政治倾向和阶级立场。人们研究历史过程的目的就是探求历史的客观真实。具体到论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铁的事实,日本国内少数分子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不是当事者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而是当事者(包括第三者)不能正视历史、自觉反省历史行为。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正确历史观形成的途径: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和反映历史问题;抛弃政治偏见和狭隘的民族情绪;站在人类社会进步、正义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看待历史问题。

 

  [教学片段2]

  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政治相结合,如何与当代国际关系相结合,是本课要探讨、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了四组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供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分步呈现。

  (1)“一衣带水”因素。要求学生从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国造成的“怨”,从现代史上中日两国建交后合作发展的史实出发,从中日两国是近邻、是冤家、是朋友总得生活在一起的现实出发,从中日两国如果做不成好朋友,能否做个好邻居的未来发展出发,思考中日关系的定位。

  (2)“经济互补”因素。要求学生归纳近代史上日本掠夺中国的史实,根据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分析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适宜走向——两败还是双赢?

  (3)“美国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的被侵略历史和现代史上一些国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教师提示:美国从二战后就一直精心经营一条从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到新西兰的战略防线,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防线既不容中国从外部发起挑战,也绝不会允许日本从内部进行瓦解。中日不和,正是这一防线存在的合法理由和行动的有效依托。让学生讨论,怎样趋利避害,抑制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不良影响。

  (4)“周边大国”因素。要求学生思考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日益崛起的事实。崛起的中国日益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也受到周边国家,特别是周边大国的影响。学生自由讨论,举证除日本外,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周边大国---俄罗斯、印度。引导学生讨论中心主题——在中国日益崛起和强大的今天,中国要防止和摒弃传统的“天朝大国”心态,要学会与周边大国平等共处,共谋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处理好中日关系是必经的一步。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6日第6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