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北京:历史课程改革在探
吴红伟:“研究性学习”
吴红京:一节历史辩论课
吴红伟:高中历史新教材
吴红京:谈《血肉筑长城
吴红京:《血肉筑长城》
吴红京:平型关大捷教学
吴红京一节历史辩论课上
最新热门    
 
吴红京:《对外交流与冲突》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7:58  来源:吴红京
 

吴红京:《对外交流与冲突》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教材中的第16课“中外的交流与冲突”中的重点之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是“材料”这一思想,我大胆将其中的一个重点挑出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内容,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及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

 

 在教材中关于“郑和下西洋”只有一个子目,在新历史课程标准上对这段历史教学的要求是:“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拟定本课的知识能力目标是: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处理史料的能力。

 

3、上网查找有关资料,逐渐学会利用现代网络优势辅助学习,学会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以及筛选资料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比郑和和欧洲航海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可以煅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

 

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达了顶峰,这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整体体现,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同学们在分析“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思考题的同时,联系宋元文化知识,为祖国灿烂文明而自豪,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

 

1、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认真阅读第16课 “郑和下西洋”一子目中的内容。

 

2、课前需要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郑和的生平介绍、小故事及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打印或抄在纸上)

 

3、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世界著名航海家生平及航海的资料,并且互相交流资料。

 

4、在教学中分组讨论世界著名航海家航海的规模并与郑和下西洋相对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思考题:“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从而加深对郑和下西洋规模以及明朝经济状况的理解。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出现的原因。

 

6、读1988年发行的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思考:邮票的画面上反映的是什么?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在拟订好自己的教学方案后,我在本课教材处理上紧紧扣住郑和下西洋这条主线,围绕郑和的个人介绍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进行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展开学习、分析,引导学生阅读《郑和下西洋地图》、观察四枚纪念邮票,逐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过,理解中外友好往来的情况及重要意义。之后由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有关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资料、并将他们和郑和下西洋进行对比,这样加深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了解掌握。接着要求学生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让学生在分析 “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同时,回顾宋元文化,了解宋元科学技术是远航的必要前提,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拓宽思维,使本课的学习进入一定深度。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粗化”知识点,强调学习过程,突出技能培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学生“应知必会”的核心知识,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我将教学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

 

⑴课程内容资源的重新整合。在这里我将:郑和下西洋四枚纪念邮票、世界四位著名的航海家的航海以及最新史学动态进行整合,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更有深度,加深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意义理解。另外分组对比郑和与几位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情况,既让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之后启发学生“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思考题的推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尽情展示自己能力和想象的空间,有效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达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最新史学动态是每个历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师不仅仅只是教过去的知识,还应该注重新信息的传播,以此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向学术权威挑战的精神。因为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但不要迷信已有的结论。

 

⑵教学的方式进行整合,将现代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尤其突显音乐的运用在教学中情景设置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课文中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并不多,掌握也不难,但仅仅是照本宣科就会枯燥无味。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音乐创设历史情景,并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受历史人物的心境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现代多媒体教学运用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当时历史人物、时代气息、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观,感受、分析、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在情景中、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体验和知识了解,完成教学目标。

 

这里我增加了一个学生课前的学习,将书本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郑和”“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习服务,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广度。学生们将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分析“郑和”和“世界著名航海家”远行的数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或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丰富相关知识。

 

在这里面我几乎忽略了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的介绍,因为我认为郑和下西洋留在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东西是其航海壮举及不畏艰难的精神,也正是这些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为之自豪,教学时可以适当删减。

 

学生的学情也是不能忽视的,他们是否可以达到我设计的预期效果呢?我在课前做了分析:

 

1、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宋元以来中国的文化科技发展、经济及政治情况,初一的学生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2、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需要正确指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习服务。

 

3、初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材料的组织能力。

 

老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布置学生如何去收集资料,哪些问题需要去思考,养成自主学习和互相探讨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最大的发挥表现出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这样完全可以完成教学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应因势利导,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愉快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详案)

 

一、导入(展示幻灯片1)一幅关于非洲古代居民的图片。(播放音乐)

 

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的黑人最早生活在哪个大洲吗?(学生回答略)对了,黑人是古代非洲原始居民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非洲索马里的有一个地方有个中国名字叫郑和屯,(音乐播放音乐“早晨的空气”)在今天的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等国家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同郑和有关的遗迹。

 

那么,谁是郑和呢,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呢?,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就可以知道了。我们学习的课题是《郑和下西洋》,(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幻灯片)伴着舒缓的音乐,我们仿佛看到在茫茫的大海上,远远驶过一只庞大的船队,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幻想着海面上的情景,一边阅读课文第84页,走进历史看看谁是郑和…

 

   二、郑和生平介绍(展示幻灯片)郑和特写图片。 

 

老师:阅读课文后,那位同学愿意起来讲述一下:谁是郑和呢? 

 

(学生介绍还可以以第一人称)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有关郑和的生平,对郑和有了初步认识。在郑和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闪光的事迹,其中最值得后人为之骄傲的当数历尽艰辛七下西洋的壮举。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书中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三、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地图(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提问:首先我们看看西洋在哪里呢?(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演示在地图的下方打出《明史•外国传》)中曰:“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至起也”。教师介绍西洋的位置:在今天的文莱以西的广大地区都称为西洋。郑和下西洋,就是指郑和的船队到达了今天文莱以西,印度洋沿岸的广大地区。

 

2、下面那位同学们愿意根据书中的介绍,讲讲郑和七下西洋的情况。(学生介绍情况略)

 

老师指图归纳:1405年,郑和率二万七千多人乘座海船从刘家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征服茫茫大海的航海壮举(闪动航海路线图)到1433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四、分析邮票加深对“郑和下西洋”经过及意义的理解

 

老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四枚邮票,每枚邮票展示时均配有音乐,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入历史之中)

 

这四张邮票是1985年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年,专门发行纪念邮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邮票,看看邮票里面都讲述了什么?

 

 

 

学生发言踊跃,回答内容略,归纳为如下。

 

①第一枚邮票郑和半身画像,身穿白色莽袍,披青布斗蓬,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他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勇气概。

 

②第二枚邮票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大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哥载舞的人们,反映出了兄弟般的友谊。

 

③第三枚邮票郑和到阿拉伯国家,明朝的使者用丝稠、瓷器与当地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④郑和船队到达非洲,当地国王身着礼服接待郑和一行人员,人们高兴得跳起欢快的舞蹈,郑和抱拳微笑向人们表示感谢。

 

老师:邮票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所到各地受到热烈欢迎接待的情况,同时也说明郑和不仅带去了丰富的物品,还带去了友谊。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同时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桥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给当地命名,还为他建庙塑像。

 

(郑和带去的物品主要有:丝绸、瓷器、金银宝物换回珠宝、香料、药材等等,回程时有许多国家的王公贵族、使臣搭乘郑和的船队前访中国)

 

五、分组讨论并比较世界著名航海家

 

老师:除了郑和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航海家呢?老师要求同学们到网上查点资料,你们找到哪些著名的航海家呢?

 

学生回答:哥仑布、达迦马、麦哲仑、亨利、韦斯普奇等。

 

老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一下另外的几位航海家,同时展示幻灯片四位著名航海家:郑和、哥仑布、达迦马、麦哲仑照片(有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查找的资料)。

 

(幻灯展示“世界著名航海家航海对比表”)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来分别将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情况进行对比。一组比较郑和与哥伦布,二组比较郑和与达伽马,三组郑和与麦哲伦,各组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发言(学生发言略)。

 

让学生对比表格后归纳得出:郑和的船队规模最大,时间最早,人数最多(随行人员有二万七千多人,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人员,有医生、各种工匠、翻译、办事人员、八卦先生),船队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站船,其中宝船有63艘,最大宝船的规模长44.4丈,宽18丈,即长151.8米,宽61.6米。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用幻灯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表加深学生对郑和航海规模的印象 )

 

六、课堂讨论

 

(多媒体展示幻灯片“动脑筋”)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呢?(话外音)

 

女声: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男声:不对不对,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的呢?请你们谈谈你们的见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郑和远航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客观条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国家实力强盛、科学技术先进;主观条件:郑和个人素质、船队中的通力合作都是成功的原因。

 

首先是客观条件,当时经济发展,手工业发达,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当时对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为郑和实现远航提供了科学技术的条件,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是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和优质的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国家政治安定,明朝国家稳定也为远航提供了条件,这都客观的原因(从政治稳定上去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上去分析,农业手工业的繁荣上去分析,科学技术条件的具备-指南针、司南);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超人的胆略,具有优秀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材能,才思敏捷,文通孔孟,为人谦和,具有良好的外交能力等是分不开的,另外,郑和了身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的教义,西洋各国大多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这些都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各船队中的成员通力合作,也是能够成功远航的因素之一。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之后,你从郑和身上学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七、最新史学动态(展示幻灯片)展示孟席斯的照片

 

今年三月上旬世界各大煤体报刊发表了一篇震惊世间的报道,英国一名业余历史学家发表论文,宣布首位发现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明代的郑和。这位历史学家相信,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所用的航海图也是郑和用的航海图所改良而至的,当然,这一历史的新发现还有待更多的史料加以证实。

 

这一事件反映出目前西方流行中国文化热,我们应该为自己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同时这件轰动性新闻也告诉我们: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但不要迷信已有的结论,要勇于向权威挑战!因为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六、练一练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            到           。

 

2、郑和下西洋从        出发,最远到达        东岸和        沿岸。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