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更新管见

时间:2009-10-18 17:08:42  来源:吕准能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更新管见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321004

(本文发表于《课程教学研究》2002/11上)

 

[摘要]:教学理念是统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改的导向。教改将在新课程及大纲指导下有的放矢,开拓创新,以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学实、学活为归宿。本文简述了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全新机遇,亟待突破的陈旧观念,优化现代理念及尝试,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历史教学    理念   更新

 

 

邓小平同志倡导“教育要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教育的创新问题。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进入启动阶段,由此我们应在教学理念上开拓创新,切实贯彻“大教学观”、“大文科观”、“大历史观”。本文以我校高师直升班和网络技术班为试点,主张既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在此就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更新和优化问题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历史教学理念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

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教学理念是来自教育实践上的理性认识,统率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改的指导思想,旨在“求实、求精、求新、求活”,追求“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具体而言即注重创新,追求人文与科学的整合,崇尚个性,回归生活,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可逆互动关系和共同成长进程,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终身素质的奠基和全面发展。目前历史教学的新机遇与挑战主要有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的内涵包括:⑴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⑵教学不仅注重结论更注重过程;⑶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着眼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培养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陶冶,而且努力凸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而可看作“自己的课程”,并科学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进而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况且一系列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并将更加精益求精。

2、“大教学观”下历史教育功能的再强化:(1)人文教育功能,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的最基本功能之一,20世纪的缺憾留下了沉痛教训,人文精神的迷失后果堪虞,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依赖于科学与人文的均衡发展,故学会关心迫在眉睫;(2)公民教育功能,现代社会迫切要求具有正确的社会定位和共同体归属感,包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也包括世界整体性的认识,最大程度提升公民素质关系到国家兴衰;(3)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口、资源、灾患等全球关注的热点可通过历史教育总结经验教训以资借鉴。(4)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对WTO 的挑战和霸权主义及恐怖主义的挑战,适应全球化的对策之一。

3、“大历史观”下史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首先,目前史学界在观点、方法、史料等产生了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研究视野,这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例如(1)借鉴英国的“全球历史观”、美国的“世界历史体系理论”;(2)现代化进程线索:北大课题组承担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等;(3)从世界看中国系列[《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沙莲香]等。其次,改革开放后研究视野不断拓展,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史、文明史等的勃兴。再次,一批教材精品加大学科内纵横联系、引进争鸣观点,强化相关学科的渗透、并汲取了国内外最新史学研究成果。

3、“大文科观”下以多元化的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为导向的考试测评新理论与实践的推进:高考改革实行3+X模式,今年已在大多省区推广。“大文科”体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教学评价日益发挥着学生发展的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功能,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不断凸现。

4、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逐步推开:新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以致用,使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应让学生去发现,点拨学生带着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和因特网,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宽带数字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速率、距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日益朝着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带动了传统教育酝酿着空前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备课、科研、命题及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都带来了划时代的冲击。同时学生的电脑技术十分娴熟,加之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强项,具备了构建历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条件。

为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诸原则,进一步贯彻“大教学观”,开足开好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使之健康成长、成熟直至成材

 。

亟待突破过时的历史教学观念

    历史学科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长此以往危害匪浅,陈旧僵化的教学理念束缚了教改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1、过于注重理科而极度忽略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由于极端的功利和浮躁,使“读史无用论”有相当市场,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科被贬为副科而备受忽略,导致基本人文素质失衡,使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2、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极度忽略情感价值观和探究能力目标:题海战术和高分低

能现象是国人教育的通病,北京在2001年对191名历史教师调查,列出12项目标,让教师根据实际选择在学生中所体现的目标,结果以百分比显示如下:基础知识(72);爱国主义情感(63);正确的历史意识(23);健康人格(17);合作精神(12);创新精神(16);参与社会实践(11);正确的国际意识(7),由此可见一斑。

3、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而极度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往往以教定学,让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教师、教科书和考题主宰一切;教学常规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造成学生循规蹈矩,机械地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直至不教不学;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停留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及猜题押题、临时应付的消极状态,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和按部就班,故扭转满堂灌积习至今还步履维艰。

4、过于注重课堂而极度忽略课外活动:由于旧课程思路较为呆板,难于留下师生自由机动的余地,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在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仅满足于专心听讲和强化记忆,课外活动流于形式,项目开展得少而难,往往落于俗套,仅仅装饰门面,因而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过于注重教材而极度忽略其他知识:以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内容视野有些狭隘,远离学生和现实生活。这样造成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所以,以往那种教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的那种僵化思维定势导致了严重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考试怕考的尴尬。

总之,教学的优化贵在坚持,重在效用,难在突破,而应试教育的积淀仍根深蒂固。但我们坚信只要理念新,干劲足,功底实,技能全,通过扎实努力,古老的历史教学必将在新世纪赋予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优化历史教学理念初探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提出:“……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从以知识教育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教学改革同时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习的革命做好准备……”。

    我校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科研百强学校,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摸索。2000年被称为“中国第一班”的浙江师大直升班在我校诞生,同时还招收了一个网络技术班,这是展现我校素质教育尤其是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举措。笔者主张可充分依托灵活的机制和宽松的氛围及先进的软件优势,扎实开展历史教学。

 

    为确保历史教学新理念的落实,要具备以下几要素:⑴教学观念的前瞻性、⑵教学目标的可行性、⑶教学内容的选择性、⑷教学过程的民主性、⑸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为此,笔者主张树立以下新理念:

1、以整体优化历史教学素质为目标的系统性:诚然,教是为了学,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力求坚持一个核心(整体素质教育);确保两个结合(科学与人文、课内与课外);推进三个转轨(教学观念、内容、手段);设法处理四个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兼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同步;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协调)。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育资源,同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总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为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2、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创新性: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主旨,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力”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力”,强化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创造意向(动机、胆量、意志)、创造思维(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人格(进取心、团队精神、挑战性)等方面的锻炼。在此个性得到了张扬,尽量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和空间,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减负增效,不妨尝试:⑴采取先学后教法:⑵施行课前5分钟演讲;⑶布置可自主选择、有弹性的作业,⑷课堂上适当介绍学术动态、争鸣观点及名家名篇等。

    3、以开发课程资源为根本的探究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在教师诱导下,以教材为本,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拓宽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广读精练,稳扎稳打,因而实现由着重求知的结果向着重过程转变,妥协处理师生之间、知识与能力及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4、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主导性: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的首席”,从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为学服务,怎样教才能怎样有利于学,把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渗透到教学中,把课上出味道来。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及时调整,练好内功,加强相互交流合作,教学相长,反复实践,才能紧跟教改潮流。

5、以构建和谐、民主化的课堂为依托的开放性:现代课堂应理解为:(1)课堂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2)不单是智力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3)不单是被动传授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知识,因而致力于使课堂变成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倾诉的场所。课堂当然是教学的主渠道,但第二课堂也不可偏废,大家渴望真正使两者相辅相成。为适应高考改革趋势,自觉强化学科间知识渗透和迁移,扩大信息量,熟悉时事热点。

6,以良性教学评价为动力的发展性:应充分发其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为立足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突破口,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为归宿,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课程是活动的新理念及尝试

    课程不仅是知识,也不再是经验,而更新颖的理解是活动。显然,教师只有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寻求以创新为本质的教学新策略,优化教学资源,引进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试行探究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效。

直升班教学极其注重师德、师智、师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惯例,狠抓全面的综合素质。该班所开展的历史专题研究活动有讲座、辩论会、演唱会、知识竞赛和小论文征文比赛、图片展览及历史沙龙等,如笔者曾动员学生收集了家乡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的见证者;把“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作公开展示讲解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辩论是深化历史问题理解,提高思辩能力的点金术,该班先后举行了“洋务运动以肯定为主还是否定为主”、“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中学生观看宫廷影视剧是利大还是弊大、中国有无必要出兵朝鲜”等辩论活动,大家唇枪舌战,史论结合,精彩纷呈。再比如把歌曲引进课堂教学中,能极大活跃课堂气氛,由此利用该班学生的文艺特长,创设历史新情境,故专门设计了“在歌声中前进的20世纪”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相应情境中贴近和感悟历史,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历史认识。另外,笔者尝试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和诱导学生备课、讲课和改作,初步设计教案,并经老师评改完善,再讲授新课,然后由学生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补充,课后还各抒己见地评点。也可让学生尽兴表演一番,如学生自编自演的快板书《八年抗战》、小品《剪辫》、话剧《陪同日本中学生参观南京》。高三还准备开设:[1、“中外科技史简介”;2、“浙江名胜古迹”]等校本课程。

网络班教学更没有现成模式可以顺手拈来,目前传统的CAI多媒体课件已不适应网络班教学需要。我们正在探索网络班教学新模式,如建立学科资源库、专题学习包、网络课件、学科网页等,最大限度进行个性化的人机对话,课堂上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布置网络作业,探索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取长补短的新途径。

 由此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如推荐新浪、搜狐、网易、K12等网站,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为教学提供最新素材,并充实个人主页,并纳入校园信息中心,同学们初步尝到了网上冲浪的乐趣。

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1)角色转变是前提;(2)营造氛围是依托;(3)全员参与是关键;(4)讲究方法是保障;(5)学会学习是目的。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两个班的教学获得了广泛首肯,已多次举办公开观摩活动,在K12网上展示反响热烈。

     

历史教学的全新探索已初露端睨,决不能淡漠或浮躁。尽管千头万绪,并且教学理念的更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各界抓住当前契机,负重前行,以求真务实精神,就一定能实现历史素质教育目标的跨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