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学习资料:海上丝绸之路
陆安:历史内外迁移与智
何成刚:海峡两岸历史教
佚名:海峡两岸高中历史
朱东安:再评《现代化与
傅元根:海口历史课程在
佚名:海南要大力开展史
陈培:海南侨中2007届高
傅元根:海南省2005年中
陆安:利用档案进行历史
最新热门    
 
海安:海安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

时间:2009-10-18 17:09:27  来源:海安
 
 
研究目标]

  海安位于江苏省中南部,地处江淮平原、滨海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的交界处。海安自古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很快治愈了战争创伤,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安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锐意改革,开拓前进。居今而知古,温故而知新,研究海安的历史沿革和海安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有力地教育和激励海安人民继续努力,积极进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同时,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研究课题]

  新四军在海安的斗争

[研究目的]

  海安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留下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步履印迹。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到过海安,在此制订发展巩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方针大计,使海安一时成为苏中抗战的政治中心。溯渊源于历史,寄希望于未来,研究海安革命斗争史,不仅使我们广大中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粟裕同志诞辰95周年的最好纪念。

[研究过程]

  1、收集有关资料,做好研究准备。

  收集海安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有关书籍,可到学校图书室、墩头文化站、吉庆烈士陵园查阅、复印有关资料,也可发动学生自己搜集。或向历史老师借阅,结果搞到了乡土历史教材《海安历史》、《海安史地》和《江苏省海安镇志》、《联抗四年》等重要书籍,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结合清明节时学校组织的祭扫烈士墓活动,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并进行调查走访,增进自己热爱家乡、报效社会的情感,也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2、整理研究资料,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围绕主题进行归类整理,编写研究参考书目和论文索引,并在班级进行介绍,阐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相关课题]

  1、海安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2、海安青墩遗址的调查研究。

  3、海安英雄人物的事迹调查。

[研究资料]

  参考书目:

  1、中学乡土历史教材:《海安历史》、《海安史地》

  2、《江苏省海安镇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联抗四年》,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论文:

  1、陈丕显《会师海安》,参见《苏中解放区十年》。

  2、陈振东、崇山《刘少奇陈毅在海安》,参见《江苏史论考》。

  3、朱克清《回忆与感想》,参见《江苏革命史料选辑之八》。

  4、《陈毅在苏北文化统一战线中》,参见刘则先、刘小清编著《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散记》。

  5、《记韩紫石先生》,参见《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之六》。

[学生论文]

新四军在海安的岁月

王美春

  1940年10月,我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率领指挥下,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对黄桥地区的进攻,使韩顽势力龟缩到兴化一带。黄桥自卫反击战胜利,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主力在陈毅、粟裕率领指挥下继续东进、北上,协同八路军南下部队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党中央指示下,陈毅、刘少奇(时任中原局书记)等相继到达海安。海安一时成为华中抗战的政治中心,也成了全国党政军和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地方。当时的海安是一个富庶的市镇,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十字路口,是个军事要冲。控制了海安就能割断如皋、泰州、南通、启东四县的顽军和海安以西以北韩顽主力的联系,北可以直指东台、盐城,西可达曲塘、白米、姜堰、泰州。海安是迎接八路军南下会师的最理想的地点。怪不得指挥部的作战命令中这样规定:“不顾伤亡,不计俘获,占领海安就是胜利!”然而,韩顽害怕的正是我新四军北上与八路军会师,因此可以这样说,我军能够进驻海安,已经向胜利迈开了成功的一步。

  黄桥决战之后,敌、顽、我三者之间斗争依然很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韩不甘心失败,妄想东山再起,日军对我军在苏中地区的胜利也异常惊恐,不断增加兵力。根据以上情况,我军就必须继续深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改造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孤立打击韩德勤的残余势力。为此,刘少奇、陈毅在海安组建了具有统战性质的“联抗”部队。建立“联抗”部队,是当时我新四军、地方实力派李明扬和陈泰运三方面的愿望。在我军方面,这是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党的外围军的指示,以争取更多的军队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在李、陈方面,是为了保存他们自身在苏北地位的需要。同年10月10日,经苏北指挥部批准,“联抗”部队在海安西部重镇曲塘正式成立,司令员由我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党员黄逸峰担任。部队驻防在曲塘向西至白米以北一带,作为新四军与陈、李之间的缓冲。此后,“联抗”部队便肩负起武装统战的重任,它的建立,有效地稳住了李、陈等地方实力派,也团结了地方爱国士绅。后来,刘少奇同志曾对“联抗”作过如下的评价:“联抗”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地区,去完成主力部队一时尚不能完成的特定任务。

  地方实力派与新四军进一步接近后,陈毅不失时机地倡导召开苏北和会,以求实现苏北分区抗敌。10月12日,陈毅致电党中央,建议召集韩、李、陈、我四方和平会议,在党中央的精神和刘少奇的指示下,陈毅着手筹备召开苏北和会。10月19日,陈毅对李重申了新四军力主抗日的立场,并主动停攻兴化。李与韩会谈后,韩原则上表示同意。24日,李至海安拜会陈毅,经一日协商,决定由李、韩(国钧)发起召集苏北抗敌和平会议。

  10月30日,我新四军和八路军代表陈毅、管文蔚、朱克靖和吴法宪,地方实力派代表李明扬和陈泰运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工农代表、各抗日部队代表等30多人聚集曲塘,召开了苏北抗敌和平会议。韩德勤拒派代表参加该会,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顽固分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会上,各方代表均自由发表了对时局的看法。陈毅在会上慷慨陈词,要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敌。

  曲塘会议取得了很大收获,揭穿了韩顽反人民的阴谋及待援的奸计,争取了地方实力派和广大中间人士的极大同情,从而确立了我党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使华中抗日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会前,陈毅曾向党中央报告了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会后,又报告了曲塘会议的情况。11月18日,党中央批转了陈毅的报告,并肯定了苏北统战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要求各部队认真研究统战策略,争取统战工作获得最大成绩。

  苏北的局面打开后,党中央明确指出,工作重心应求得逼韩让步,同时争取地方士绅,建立民主政权。11月7日,刘少奇、黄克诚等到达海安,对进一步发展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陈毅、粟裕一起作了研究和安排。刘少奇指出,在苏北地区,我们必须争取抗战的国民党员,争取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和上层的开明绅士,要把他们吸收到我们的政权里来,这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效方法。

  当时,在苏北地方人士中享有极高威信的士绅首推海安韩国钧老先生。韩国钧,字紫石(今海安县前身即紫石县),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曾两次出任江苏省省长,国民党当政掌权后,颇不满国民党的统治。由于他在世人心中的威望,人称“紫老”、“韩紫翁”,就连新四军官兵也呼之“海安紫老”。紫老韩国钧先生曾以九十高龄出面调停,要求国共合作或分区抗敌,到头来被省韩骂为老汉奸,当地人很为之愤愤不平。韩老曾赠陈毅对联:“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1941年秋,日军威逼韩老出任伪江苏省省长,韩老大义凛然,拒不接受,最终陷敌不屈,忧愤致死。事后,陈毅盛赞韩老“彪炳大义持晚节,浩然正气励后生”,“苏北耆贤数海安,第杖排难沥肺肝。”

  争取韩国钧的长期合作,并吸收到参政会里,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最重要任务,这样便能号召和影响一批苏北人士,进而通过他们去争取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为此,陈毅在海安期间,一直居住在韩老的后花园,“与其斟酒论文,接席无虚日”,“彼此均有相从日浅,相知甚笃之感。”刘少奇至海安后,亦由陈毅陪同,会见了韩老。韩老赞扬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赞同党中央团结抗日的政策,表示愿意为抗日尽力。从此,苏北一批上层人士,态度亦有明显转变,逐步汇集于海安,为抗日民主政权服务。

  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14个县的各界代表四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界人士纷纷发言,表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会议宣布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以管文蔚为主任,还公推韩国钧为参政会名誉议长,选举黄逸峰为议长。苏北临时参政会后,新四军在苏北的政权建设,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新四军在苏北的威信大大提高了。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刘少奇向党中央陈述了建立华中各部队统一领导机构的意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华中的实际情况,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在海安举行。刘少奇在会上宣布了党中央的决定,陈毅在会上精辟地分析了敌、顽、我斗争的形势,提出了华中我军的任务,并就军队建设提出了要求。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统一了华中各部队的指挥权,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进攻作了军事上的准备,并成为新四军新军部的基础。

  11月23日,刘少奇、陈毅离开海安,随华中总指挥部迁移至盐城。

  新四军在海安的时间虽然不长,前后不足两个月,但刘少奇、陈毅以及新四军将士们在海安这块土地上抗日斗争所取得光辉业绩,永远是中国抗战史上辉煌的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