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终结性历
中国青年报批判现代化与
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
束鹏芳:批判与建构:剖
环境史学的历史批判思想
线性历史观的终结
“国民性批判”:论争与
对“历史主义批判”一文
试论创造性历史教学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
最新热门    
 
批判性历史思维的培养

时间:2009-10-18 17:52:47  来源:陈新华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教育中的培养

 

衡山县二中 

陈新华 

 


湖南大学附中 

谭建良

 

摘  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实意义着手,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育中培养这一能力。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培养
 

进入新世纪,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渗透于基础教育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这无疑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批判的态度才是理性的态度,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培养一种至关重要、但在基础教育中往往被忽视的一种能力——批判性思维。面对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如果没有这种思维方法,遇到问题就可能会迷失方向,以假为真,是非难辨。历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挖掘历史教育的社会功效,为冷落的历史拓展一个崭新的空间。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实必要性

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无论你是远行千里,还是足不出户,日新月异的信息都会扑面而来,如广告、新闻等,你会对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做出何种判断?同时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你能否随时识别他人观点中包含的立场、假设和谬误呢?而且面对许许多多需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大多数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你会对这些方案做出怎样理性的抉择?这就说明不仅要有多谋,更要善断。断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古话说“三思而后行”。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恩尼斯(R.Ennis)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比如,识破误导的广告,衡量竞争双方的证据,看出辩论中的假设或谬误等。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抓住中心思想的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的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说明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评价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总结起来,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所接触到的东西,就其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

 

历史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

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基本上还是围绕学科知识和能力进行,纵向从古到今,横向从中国到世界。一方面史学知识浩如烟海,无法穷尽;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而绝大多数将来的职业不是从事历史教学或历史研究,历史属于人文学科,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成年后更容易领悟历史的真谛。所以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授和学习一些今后极少可能用到的知识上可以说是一种浪费,甚至于简单地把历史学习认同为记忆背诵应付考试,这更是历史教学最大的忌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不满足教材中关于某些事物

的解释,常想进一步了解形成某些现象的原因,对成年人或书本中的见解,常常提出疑问或不同的看法,喜欢争辩,好追问,思维的批判性日益增强。”②正是这种批判性增强的心理特点,为历史教育新理念提供理论依据,也展示学习历史的魅力,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智的起点就是批判,批判的实质就是理性的分析,完整地讲包括两个方面:批是指对历史发展客观的揭示,判就是对这些历史现象的看法或观点。我们教学和学习的历史,就其本意来说,应该是“真实”的代名词,它应该像科学知识那样确定、那样令敬畏。但在实际上,历史知识是一种价值知识,极其不确定。如众所周知,仅在20世纪,孔子的形象就不但“因时而异”,而且还“因人而异”,即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最普通一例。历史知识越不确定,人们就越渴望它趋于确定。历史学科本质上属于人文学科,首先,在于它能向世人提供许多确凿无疑的判断:毛泽东生于在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可是广大的社会公众并不满足于这些所谓可靠的判断,人们希望在更广阔的问题上发表看法,毛泽东的功过对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影响,……这就把历史从实证的层面推到阐释的层面,从理性的层面推到价值的层面,从确定性的层面推到非确定性层面。这就站在角度不同“公说公理,婆说理还强”。当然导致这一现象有许许多多非客观的因素,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

1、个人的好恶;

2、集体的偏见(主要指与历史学家所属的身份相联系着的假设,如民族主义信念、阶级立场、党派政见、宗教情感;)

3、各种互相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学理(如信奉经济因素能对历史提供最终解释的唯物史观和拒绝把任何单一的因果因素看作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所持谓“秃头史观”等);4、根本上的哲学对立即人们所持有的不同道德和形而上学前提假设(如人性的善恶、人类正义、社会公平、进化主义等)。正因为如此,同一事件会有种种不同看法,哪一种是合符“真正”的历史呢?这正是我们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素材,这就需要去批判。

由此可见看历史教育就是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内化,即学习者由个性体验上升到个性分析。这一学习状态直接关系到包括历史思维、历史观等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对历史客观事实的追求(即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客观公正的思维品格的养成;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即判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形象性、科学性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批与判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观点或结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可见,批判性学习是实现学生思维与精神品格培养的核心环节,批判性学习精神也是应该是历史学习所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教育中的培养

第一、创设思维情境。众所周知,教育本身蕴含如下的悖论: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得到后人的认同和继承;另一方面,教育总是激励后人怀疑、批判,乃至超越这一传统,从而进行新的创造。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从对知识的质疑问难开始的,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问题,其关键在于使问题的情境与学生经验发生恰当的冲突。

第二、展示思维过程。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过程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进行。把教法与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在具体操作时,教师“批判”历史问题,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如何去条理、归纳、概括、总结一共有多少个要点,而且要更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想的”,“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味、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个体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能、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必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只满足于学生的自发暴露,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得以诱发暴露,并且,教师对此多做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如果学生思维的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如果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也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第三、总结思维成果  课题一经选定,组织小组辩论、集体讨论,然后以纪要的形式记录活动的全程,最高层次写历史小论文等。

批判性思维培养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把“听话”的作为好学生,反之“好提问或好提不同意见”的被视为不良学生。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服从意识的支配下,把学生统一加工成“标准产品”推上社会。在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在教育中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很成功。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独立意识是激励批判思维的真正土壤,必须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民主气氛。

2、在学习中,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学生最容易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否则会“冷场”。

3、提供各种不同两难材料,进行反复练习。

4、不能只讲批判,不讲传承,否则导致文化激进主义或文化虚无主义的蔓延。

5、必须坚持辨证的唯物主义史观,“为谁批判和批判什么”。

6、学会尊重“历史”人和“现实”人,领悟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总之,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能使学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面对问题。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使他们学会不过分自信自己的观点,也不盲从别人的观点,特别是不去盲从权威,这是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又一座重要桥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华东师范学院等五校合编:《教育学》第6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3.王学典:《“历史”与“科学”》,  《文史哲》2000年第三期

4.于友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5.李付堂:《对目前历史教育的追问与感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5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