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家:给国产电影测“电…
詹天佑的亲民作风:给房…
“愚人”花招大比拼:给…
中东路事件:给张学良留…
浙江龙泉上垟百年龙窑:…
《蜗居》:给当下树立可…
传统:给亚洲政体带来了…
最新热门    
 
柴静:给我一个宾语

时间:2010-9-2 10:44:31  来源:不详

    作者:刘瑜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9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提供的不是翻译体的术语,而是细节

    去年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正是大选前夜,美国人狂热无比,满坑满谷都是衣服上印着奥巴马头像的人。我跟一帮人吃饭,就因为一个女医生对奥巴马的书有句微词,立刻她的朋友就挂下脸来站起身要走。连我的MSN上,有些跟美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挂着“we can change ”,刘瑜当时在博客里说了一句“我老想问——CHANGE WHAT?”

    这话真是煞风景。

    在举国如痴如醉把口号当成歌儿来唱的时候,站出来说——别光喊改变啦,你要改变啥啊?为什么要改?问题出在哪儿?要怎么改?这么改的后遗症可能是什么?这是刘瑜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我把它叫做“给我一个宾语”。

    在这本书里,刘瑜写到“控制石油什么?”。“大家都说美国人打伊拉克是要控制石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控制产量?控制开发权?控制价格?控制出口国方向?甚至,控制所有权?”她接下去分析伊拉克的石油产量,美国政府与石油企业的关系……

    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我认同刘瑜所说的“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与细节的平原”——“如果我们有耐心去寻找和阅读事实,很多观念冲突甚至政治冲突都会缓解”。反之亦然。

    王佩曾经批评过当下的一些报纸上的“万能时评家”——“他们忽而是物理学家、动物学家,忽而是社会学家、女权学家。根据需要,在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和法科生之间,自由变换角色。当然他们有几样“撒手锏”一直握在手中,“宪政”、“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自由”、“真相”是不能不提的,如果还能祭出几样“公民社会”、“公共空间”那简直就是完胜了”。

    33岁的刘瑜在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