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子胡德平披露:胡耀邦…
皖风徽韵:探访庄子祠 …
名人信札的记忆:胡适与…
皖风徽韵:千年古刹腊八…
元明俗韵:明小说四大奇…
元明俗韵:元曲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
最新热门    
 
盛 韵:胡志德谈文言文的衰落

时间:2010-9-2 10:44:33  来源:不详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到了二十年代白话文变得那么欧化,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语言需要一个比较好教的语法,好教就好普及。

  我看过王国维从日文译到中文的一些西洋哲学史著作,都是用文言翻的,而且概念也比较清楚。可见文言表达思想并没有问题。“五四”时期流行的很多逻辑都站不住脚,但是站不住脚的逻辑最后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胡志德:对,“五四”很多东西都是非常奇怪的。你看《东方杂志》用的是比较浅显的文言,道理讲得很好,可很多人比如钱基博就怪他们没有再进一步,用更清楚的白话。钱基博自己的文章还是用文言写的,真是太奇怪了。我看《东方杂志》和陈独秀的辩论,觉得道理都在《东方杂志》那边,但最后结果却不是有道理的一方得到认可。我认识杜亚泉的外孙,他说他退休以后专门去上海图书馆查外公的言论,想搞清楚外公是不是一般人说的那么反动,结果看了杜亚泉的文章后,觉得没有什么啊,讲得很有道理啊。最后他再托许纪霖找到王元化先生,给杜亚泉正名,开始平反昭雪上世纪二十年代留下的罪名。历史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悖论,现在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其中的曲折。我开始做这个时代的研究时,进去以后发现很多东西我们还不了解,线索太多,为什么会造成后来的局面我们还是不清楚。我们可以归纳出很多原因,但要勾勒整个图景、提供最后的答案还是很难。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以东南大学为中心出现了一股反对白话的浪潮,以《甲寅》、《学衡》等刊物为代表,今天它被描述为文言最后的反击,然后很快便失败了。

  胡志德:他们的主要讨论还是限于文学、文化领域,而且没有得到一般的认可。当时科学的势力越来越大,文言的空间便随之越来越小。文言受攻击最厉害的就是这个问题,说偏重印象等内容的古文不能科学化,没有科学的成分。当时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一说你不科学你就完蛋了,到今天还是这样。文学不量化,总是有不科学的嫌疑。

  民国时期白话呼声虽高,文言还是相当普及的。那么文言是到了什么时候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不是解放后通行简体字,剥离了文言的载体,给了文言文最后一击?

  胡志德:我觉得跟简体字倒没有一定的关系,文言衰落也很难说有哪个具体的点。《中国新文学大系》里面1932、1933年的部分完全是白话文学,可见历史慢慢就变成了白话文的脉络,文言文越来越边缘化。我们回头看民国时候的报纸、社论等很多材料,用文言是很普遍的,而且文言文能够表达思想,比如梁漱溟,而今天他是被边缘化的。

  有人说是建国后使用简体字导致文言文彻底衰落,而且建国后的大众媒体上比如报纸社论、杂志都是用白话文。如果我们看台湾的情况,台湾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用文言文,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台湾还是用文言文写信的。虽然台湾现在还在用繁体字,而到了我这个年纪的人,文言文书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