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长子胡德平披露:胡耀邦…
皖风徽韵:探访庄子祠 …
名人信札的记忆:胡适与…
皖风徽韵:千年古刹腊八…
元明俗韵:明小说四大奇…
元明俗韵:元曲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
最新热门    
 
盛 韵:胡志德谈文言文的衰落

时间:2010-9-2 10:44:33  来源:不详
在台湾好像也已经消失了,所以文言的衰落跟字体没有特别的关系。而且台湾对文白之争的说法跟大陆也差不多,他们也是按照“五四”划分。因为中国总的趋势如此。

  现在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文言文似乎完全退到私人领域去了,你可以写古诗,但完全是个人的东西,给自己和朋友看,不用来公开发表的。这个现象很有意思。

  罗志田先生在一篇文章的注中写道:“白话在今日已通行,但通行不一定决定优劣,特定时代之人择劣而弃优之事为历史上所常见;且至少从唐代古文运动以来千余年间,文言是得到推崇的,而白话之通行尚不及百年,又何足论定优与劣。”您同意吗?

  胡志德:当然他的说法没错,同意与否是个人化的问题。现代中国的情况会让人觉得其实我们和自身的历史隔膜太大了,从这方面来讲,完全唾弃文言文,等于是让自己的历史更难结合到现在的语境里。从这个角度讲,我同意他的说法。可是因为现代社会有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重重压力,也可能是没有选择,这是必然的功利化的趋势,总有一天会这样。这其中有西方历史的影响(比如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纪脱离了拉丁文,胡适等人就看到这个方面),还有科学、普及教育等因素的总和,造成了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1919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里说,他们西方科学的东西可以用他们的应用文,可文学还是比较丰富、复杂、多元的东西,应保留文言文,他的意思也是把文言保留在文学领域。现在很多人会同意他的说法,可当时不但没有人同意,听都没人听。这篇文章就在他下台前几天发表,以后他在《东方杂志》再也没有过署名文章。所以说,“五四”人对文言文决绝的态度对于了解、掌握中国历史是不太好,这一点章太炎、严复之前已经看得很清楚;而“五四”人不关心,因为他们的危机感太强了,这是客观现象。我不是要说对错,只是要描述一下当时的过程,再看看付出了什么代价。

  所以说当时整个氛围还是救亡压倒启蒙,革命的速效药总是比慢慢改良来得令人激动。白话文能够跟西方科学、革命、先进的话语“接轨”,文言文就被套上了腐朽堕落的帽子,被挤出了主流语境。

  胡志德:说老实话,我觉得救亡和启蒙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启蒙就是救亡,救亡就是启蒙,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启蒙是不是要把传统文化丢掉?后来很多人都忏悔当时的想法,但已经来不及了。现在中国经济好了,各方面都有发展,许多学者都说要回顾历史,注意自己的传统中特别的声音和想法,因为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里中国特色没法表达,西方那套东西里没有中国特色的地方。

  宇文所安先生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在一篇讲“五四”时期文学史的文章中说,文言和白话在古代各自分属不同领域,写墓志铭一定用文言,写日记一定用白话。而“五四”时期的文学史家构建了一种斗争叙事,说历史上文言不断衰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