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学会成立三十年 …
红学漫谈:曹雪芹长眠何…
红学家在新红楼演的什么…
维基版红楼梦首发 红学…
试析红学考据:失去想像…
红学家痛批新《红楼》:…
陈桥驿:一生作伴《水经…
兵马俑一号坑发掘出“红…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出土一…
红学泰斗周思源:别把文…
最新热门    
 
“红学”百年一瞥:毛泽东评红自成“一家言”

时间:2010-9-28 11:16:34  来源:不详
,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此说新颖,当时影响颇大。
  题咏派着眼于书中人物悲欢离合,寄托其羡慕或感慨之情,如唤明《金陵十二钗咏》中,便主张“若向红楼觅佳偶,薛君才合配咏妃。”诗末自注云:“蘅芜君(宝钗)配潇湘妃子(黛玉)才是一对好姻缘,读《红楼梦》者未知之也。”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基本是美学批评,给小说批评派开了个好头(直到上世纪
  50、60年代此派才有更大丰收)。他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批评《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建立了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他说《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吾国美术史上唯一大著述”,甚至“宇宙之大著述”。他呼唤“则其作者之名姓与著书的年月、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批评了索隐影射和自传说,具有开创意义。 
  新红学派代表人物为胡适、俞平伯、周汝昌。胡适于1921年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次年,又写了《跋〈红楼梦考证〉》,抨击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天地。“无论是拥护新红学的人,还是反对它的人,几乎都不否认这样一个论断:“作为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是20世纪红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1961年,胡适说,40年来新红学的发展,只是作者、本子两个问题的新资料的增加而已。而今,80多年过去了,这话似乎还没有完全过时。就拿红学界名望最大的周汝昌、冯其庸二公来说,周老自然是公认的真正继承胡适的‘集大成者’,无论新红学的优点还是缺失(如贾曹互证),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地继承下来了;冯公也是啊,冯先生在其整个红学研究中,以作者、版本研究分量最重、贡献最多,近年又多次强调要在作者、版本、文本三个方面多多用力———他们不都是在沿着胡适开创的路前行吗?”(宋广波《用历史的态度评价“新红学”》)
  毛泽东评红自成“一家言”
  毛泽东喜读《红楼梦》,从少年到晚年,终生不辍。其藏书中《红楼梦》就有线装木刻本、线装影印本、石刻本、平装本等二十多种不同版本。他爱说的名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等也出自《红楼梦》。毛泽东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他不光自己读《红楼梦》,还劝别人读,他对贺龙说,没看过《红楼梦》,不能算是中国人。又对许世友说,《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毛泽东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意在“补天”,是补封建社会的“天”。而在客观上达到的艺术效果却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毛泽东不是红学家,评红却自成“一家言”,而他用评论《红楼梦》做出的大文章,是所有红学家不敢想、也想不到的大手笔。1954年江青向毛泽东推荐了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翎批评红学“大人物”俞平伯的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毛泽东很感兴趣,遂写下《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给中央政治局和其他有关同志,一场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运动从此展开。
  批俞平伯不过是点燃导火索,目的在于引爆批判胡适。胡适身在大洋彼岸,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俞平伯之被清算,‘实际对象’是我———所谓‘胡适的幽灵’!”他随即又为许多朋友学生担忧,“因为‘胡适的幽灵’确不止附在俞平伯一个人身上,也不单留在《红楼梦》研究或古典文学研究的范围里。这‘幽灵’是扫不清、除不尽的。所苦的是一些活着的人们因我受罪苦!”俞平伯所受的“罪苦”不在躯体,而在心灵,不然他就不会在即将撒手人寰之际,仍用颤抖的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