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析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
简析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
余光中在三峡大学讲学 …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中西…
梁伯华:中西文化融合也…
幸福魔方制片人叹苦:收…
广电总局:建立与金融机…
最新热门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揭秘利玛窦中国内陆首站

时间:2010-10-4 12:30:04  来源:不详
坚和利玛窦得到了一亩见方的一块土地,建教堂的地址就此选定了。二人计划建一幢两层西式楼房,在工地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做临时住所。为了筹措工程款项,罗明坚还回澳门筹募,在肇庆监工的利玛窦把三棱镜卖了二十个金币才够支付工程费用。1585年夏天,中国内地第一间天主教堂才正式落成。总共花费了六百洋钱。可能是利玛窦有意适应中国人的审美观,教堂的式样并不特别西化。利玛窦在札记中这样描写这间教堂:“房子本身很小,但很中看,中国人一看就感到惬意。”法国汉学家裴化行曾经做过考证,说这座两层的房子是用青砖白灰筑成的,看上去并不太像座西洋建筑。下层有五间房,中间的当客厅,客厅两边各有两间房间。楼上则给神甫住。
  两位神甫自称教堂称为“圣童贞院”。而在教堂落成之日,王泮送来他亲笔题字的两块匾额,一块叫“西来净土”,挂在圣堂的上方。另一块叫“仙花寺”,作为对外官方的名称,挂在了教堂的门首。从此,仙花寺这个名字便在肇庆流传开来。
  王泮调离后,新的两广总督刘继文上任。他看中了仙花寺,找借口将利玛窦逐出了肇庆。1589年8月15日,利玛窦黯然登上离开肇庆的船。刘继文派人送给利玛窦60两白银,算是买下仙花寺的钱。碍于情面,他安排利玛窦到韶州南华寺安身。仙花寺从此变成了刘继文的生祠,不过当他一离任,生祠就毁了。今天的仙花寺,只剩下一块标明遗址的字牌。崇禧塔和塔下民间自发修建的纪念王泮的生祠尚在。
  猜想:利玛窦
  在肇庆的吃穿用度
  有些学者认为,利玛窦与罗明坚是剃了头发,以一身中国和尚的打扮来到了肇庆。在肇庆期间,他们一直穿僧服。也有人认为,为了让中国官员更好理解他们的身份,他们介绍自己也称是“天竺僧人”。利玛窦确实容易让中国人认为是位和尚,他们独身、长年遵守斋戒。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提及利玛窦一行也带来了一个澳门籍的仆人。有可能这个仆人是华人,这位仆人平时负责打点生活起居。平时的菜蔬可以在院中栽种,也可以在仙花寺附近的墟市上购买。在最初筹建仙花寺时,利玛窦和罗明坚的生活非常简朴,所有能筹到的钱都用来起教堂了。采访中,李护暖提到,现在肇庆府城中的福绣坊一带,那时曾是为官府官员缝制衣物的坊间。当利玛窦与肇庆的官员打开交往的局面后,可能也会去福绣坊缝制一两件干净得体的衣裳。
  以德报怨:对邻居的忍让
  据李护暖向记者叙述,在崇禧塔脚附近住的是一些靠做香、晒香为生的居民,他们生产的香都是销往东莞一带的香市。利玛窦来了以后,崇禧塔在肇庆百姓口中,被称为“番塔”。百姓中还流传着利玛窦与邻居们之间交往的故事。由于不能理解为什么教堂不像其他寺庙一样天天开门给百姓烧香,附近居民就误以为利玛窦在仙花寺里搞一些不可告人的名堂。刚开始,他们很害怕利玛窦,称他是“番鬼”。还有邻居家的孩子爬到崇禧塔上,往仙花寺里丢石头,利玛窦的仆人看到了,就出去把孩子拉进去骂了一通,孩子大哭。随即有人在街上造谣,说利玛窦要掳小孩到澳门卖“猪仔”。利玛窦立即让仆人放了孩子。事情闹到了王泮那里,王泮审清原委之后,惩罚了造谣的人,而利玛窦也将仆人送回了澳门。
  取得信任:士大夫们都愿去
  “万花楼”
  王泮是利玛窦在中国内地第一个深交的朋友。因为王泮的保护,肇庆府的不少官员也热衷于跟利玛窦交往。聪明的利玛窦很快就发现,官员、乡绅们对语言修辞、天文地理这些知识很推崇和尊重。通过语言文化,能拉近他与这些人的距离,获得他们的信任。他知道士大夫们喜欢书籍,他也在仙花寺里专门开辟出了一间西文图书室,装帧精美的西文图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