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蜀”怎样来的?
国学家辜鸿铭怎样驳斥西…
看语言怎样影响生活 《…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中国非遗博览会 雕漆技…
教我们怎样用人
最新热门    
 
非遗怎样走向“活态传承”:收徒较难后继乏人

时间:2010-10-29 11:16:43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非遗”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词语,因此,“非遗”传承人也开始走出民间,在公众面前展示“绝活”,频频亮相。比如,在今年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上,就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
  然而,人们通常看到的只是他们“风光”的一面,却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到他们曾经遭遇或正在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不久前,我省首次对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展开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及文化传承状况较之从前已有很大改观,但是仍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与完善之处,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现实状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非遗”传承人是我国民族与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他们在坚守着延续传统文化荣耀与辉煌的阵地,是坚忍执著、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者。
  今年,我省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展开了详细调查,从中可以看到,一部分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成果固然令人鼓舞,但是也还有一部分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面临尴尬处境。
  经过初步梳理和归纳总结,“非遗”传承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年事偏高、收入较低
  目前,我省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健在的有110位,其中绝大部分传承人都年事较高:49岁以下的只有13人,50岁至79岁的为82人,80岁以上的15人。省级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杨久清(沈阳民间故事),今年91岁,年龄最小的谭丽敏(谭振山民间故事)25岁;在国家级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刘振义(辽宁鼓乐),今年96岁,年龄最小的周丹(沈阳评剧“韩花筱”)也已经40岁了。
  不过好在大部分传承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尚可,调查显示,目前94%的传承人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
  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有一部分传承人收入较低、无固定生活来源,导致他们的传承活动开展困难。在总计110位传承人中,67人依靠工资、退休金和其他固定经济来源可以较好地维持生活,而其余的43人(占39%)收入比较低,生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其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13人,年收入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为25人,年事已高且无固定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子女赡养的有5人。
  (2)收徒较难、后继乏人
  在我省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截至目前有87人找到了传人,8位传承人未正式收徒,还有15位传承人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仍然 “后继无人”。
  举例说,东北大鼓传承人霍大顺就一直在为“传承无人”而苦恼。从当初拜师学艺到现在,霍大顺和东北大鼓相伴整整40个年头了,这期间他眼见着东北大鼓日渐衰落,演出队伍越来越小,最后连给他拉弦的师傅也走了,自己成了“单崩儿”。眼看一年年变老,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传人,这成了霍大顺的一块心病。
  “我都60多了,真是有点急,不为别的,只为这门艺术能传下去。东北大鼓现在就是缺人啊,再没有合适的传人就断在我这一代手里了。 ”霍大顺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有同样忧虑的远不止霍大顺一人,据调查,在110位传承人中遇到霍大顺式问题的还有10多位。如肇恒昌(沈阳东陵满族民间故事)、黄振华(抚顺满族民间故事)、车世梅(新宾满族剪纸)、李国银(建昌大鼓)、董连山(海城皮影戏)等。
  (3)市场萎缩、难以立足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