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社1998年版,第164页)如此说来,则蔡胡两位先生岂不是也可以买得起房子了吗?但是,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买房子。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他俩的工资虽不低,但由于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对教育经费,投入少,时常拖欠,甚至克扣,使得他们的工资或者名存实亡,或者名不符实!
其二,他们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慷慨捐献;广交朋友,热情款待,救急扶贫。例如,蔡先生“因应酬较多,每月薪资几乎不敷开支。某次经管人员就在原来的薪俸之外,增加二百元,被他发现,当场就把多给的钱退回去,并告诫经办人员,生紧些没关系,一切要按规定办事,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转引自周天度:《蔡元培传》,第376页)又如,著名的学者林语堂当年留学哈佛经济来源无着时,是胡先生及时救济了他。林语堂在《我最难忘的人物——胡适博士》一文中回忆说:“1920年,我获得官费到哈佛大学研究……不料到了美国,官费没有按时汇来,我陷入困境,打电报告急,结果收到了两千美元,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回北平后,我向北大校长蒋梦麟先生面谢钱事。蒋先生问道:‘什么两千块钱?’原来解放了我困苦的是胡适,那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钱是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他从未对我提起这件事,这就是他的典型作风。”(《读者文摘》1963年10月)如果胡先生把这“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两千美元”不是暗暗地白送给林语堂,而是留着买房子的话,那就不但可以买到一般的房子,兴许还可以买到豪宅呢!
其三,他们的立身处世,所追求和所持守的乃是多奉献,少索取;重精神,轻物质;约己严,侍人宽;要富而仁,不要富而不仁等,他们的人生态度是求实的,他们的人生理想是远大的,他们的人生境界是高尚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对购房和租房的取舍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