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周国平:“物质时代”,…
任万平:皇帝家的婚礼
韩格平:编纂大型断代文…
尹平平:博士学历变“水…
赵季平:文艺追求不朽
邓小平当年乘船“鹭江号…
邓小平敬老崇文二三事:…
刘少奇邓小平先后题写报…
邓榕忆邓小平:一生最高…
毛泽东邓小平特型演员向…
最新热门    
 
姚小平:“汉学”辨

时间:2010-11-28 11:57:38  来源:不详
所以,典型的汉学家,远的如利玛窦,近的如高本汉,当代的如马西尼,都是主攻或者先攻中国语言文字。他们不但学汉语,用汉语作工具,去探发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而且钻研汉语,以汉语为语言学分析的对象。

 

  这是国外对汉学的理解。反过来,中国人自己怎样理解呢?《现代汉语词典》(2005,以下简称《现汉》)上,“汉学”的第一个义项是指发源于汉代的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这种学问在清代被认为是“实学”,跟追求微言大义的宋明理学相对而言),姑且搁置不论;第二个义项才跟本文的话题有关:“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在诸项内容的排序中,语言被挪后了,这跟西文词典的处理不一样。《现汉》这样做,恐怕不是偶然的。《新华词典》(2001商务版)上,“汉学”解释为“外国人统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问”,连语言也省去了。或者索性如《辞海》(1999),采用宽泛的释义,有意无意避开了汉学研究以何者为基础的问题:“外国人称中国学术为汉学。”《现代汉语大词典》也一样:“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只有少数汉语词典,吸取了西方人的释义,例如《高级汉语词典》:“汉学(sinology),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词典的释义或许反映了学界的普遍看法。为什么对“汉学”的理解,西方和中国会有这种细微的差异呢?我猜想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于西方人,要想登上汉学的殿堂,非得先攻下汉语这座堡垒不可,而对于中国人,汉语本来就会,不必学的。我们觉得历史文化等等才难,于是就把这些科目排在汉学诸项内容的首位。

 

  第二,在还没有跟西方学术接合之前,中国学术是极重视语言文字的。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古人把它看得很重。清儒戴震有一段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