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元:不要认为我有能力…
张元:“边缘”是一个不…
崔永元:健康的电影产业…
崔永元:有麦当劳的地方…
青海铜元:起于清朝中期…
棉棉诉谷歌索赔6万元:…
最新热门    
 
黄桂元:作家的风范

时间:2010-12-16 11:52:04  来源:不详
望是能在别林斯基主编的《祖国记事》杂志发表。两天过去了,没有回音。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被自卑心理煎熬着,甚至怀疑自己做了一件傻事。直到深夜,他才昏昏欲睡。凌晨四点左右,一阵门铃骤响,他懵懵懂懂爬起来开门,立即被旋风般闯进来的涅克拉索夫张开双臂抱住了。涅克拉索夫又拉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赶到批评家别林斯基家,手里挥舞着《穷人》的手稿喊道:“又一个果戈里诞生了!”

 

    其实,“文人相轻”的反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虽然它们更多地具有个案性质,却铸就了“文人相重”的风范和亮点。近现代国学大师之间的惺惺相惜,高山流水,更不乏其例。梁启超说,“我的等身著作,不如陈(寅恪)先生一篇几百字的论文”。而在陈寅恪眼里,“先生(王国维)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崖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郭沫若在《论郁达夫》中写到:“英国的加莱尔说过‘英国宁肯失掉印度,不愿失掉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失掉了郁达夫,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法西斯头子偿命!”新时期文坛,韩少功评价史铁生:“我以为一九九一的小说即使只有他的一篇《我与地坛》,也完全可说是丰年。”这些推崇之语丝毫没有降低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孙犁和韩少功们的应有声誉,我们也并不觉得言过其实,夸大其辞。

 

    旅居美作家陈九先生,最近对我讲了他的一段“汗颜”经历。前不久,他在《世界日报》发表了散文《母猪沙赫》。转天接到一个电话,里面的山东口音已显苍老,自报姓名“王鼎钧”,令陈九又意外又惊喜。王鼎钧已86岁高龄,“百度百科”介绍他为“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与余光中齐名,他组织纽约华人作家成立了一个“九九读书会”,大家尊称其“鼎公”。鼎公告诉陈九,近期读书会专门要讨论他的散文,并说:“你的散文真好啊,我写了一辈子,赶不上你这一篇。”口吻不像是在调侃,陈九诚惶诚恐,无地自容。陈九最大的感慨是,鼎公健康,海量,而自己做不到。我说,是的,是的,我们都做不到……

 

    鲁迅认为,文人相轻不外乎三种情况:其一是自卑,其二是自高,其三是批判。原因还是出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与之关联的结果,便成了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武人过招,简单回合,便知彼此功夫如何,胜负决出,成王败寇,低手佩服高手是很自然的事,非但不丢脸,还会被视为豪侠风度。文人则无法过招,其高下很难分辨,顶多各有千秋,于是互不买账。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