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夏后裔今何在?昔日驰…
寻访西夏文遗存:银川西…
抢救和保护绝学系列报道…
时永乐:文献学是国学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
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
文献学是国学的基础
河南老专家:文献中没有…
王子今:汉代文献集大成…
文献解训须全面
最新热门    
 
西夏文献“归国路”:诸多文献已刊布

时间:2010-12-18 11:51:58  来源:不详

 

 

 

1964年常书鸿(左二)、王静如(右二)、史金波(右一)、白滨(左一)在敦煌。

 

  近千年前出现的西夏文,伴随着党项族的兴衰荣辱而起落变化,明代之后黯然灭绝,成为一种“死文字”。而现代,随着西夏文献的出土和学术研究的展开,西夏文正逐渐褪去神秘光晕,成为解读西夏乃至一段中国历史的钥匙。

 

 

  “前些年,一般认为国内懂西夏文的不超过十个人;现在,估计已超过十个人。”在北京协和医院候诊室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金波这样告诉记者。

 

  从不超过十个人到十多个人,意味着什么?史金波说,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研究者能够阅读西夏文文献,比较深入地撰写西夏文论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