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
|
时间:2010-11-12 11:31:04 来源:不详
|
|
|
论文关键词:欧阳修:文献学;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特色,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文”、“道”井重的创作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创作特点。可见,欧阳修的文献学是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一 欧阳修(1007—1072)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曾贻芬、崔文印所评价,他“不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我们也认为,欧阳修在文献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他收藏观点精辟,私家藏书富有特色,尤其是开启了金石收藏和研究的风气,意义重大;预修了国家藏书目录《崇文总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编了《新唐书·艺文志》这部比较成功的史志目录,编纂了第一部金石学专科目录《集古录跋尾》,还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很高的书序与跋;对校勘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信守“慎改”的校勘原则,并首次大量使用了金石文字作为校勘资料,一生所校古籍数量惊人,质量精审;主张以圣人的言论判定真伪,大胆怀疑和考辨经书,批驳伪说乱经现象,并质疑《史记》所载的古史系统;提倡注释者要“公心通论”,探求《诗》义,阐发《易》理,考究《春秋》大义,舍传求经,自出己意,重在阐发义理。还有,在金石学上,他另辟蹊径,用金石证史,收获颇丰;在家谱学上,编修《欧阳氏谱图》,确定了编撰义例和原则,以及创制新的谱图法,影响极为深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文献学的特色非常显著。他学以致用,以“求国家之治”为文献学旨趣,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正如他所说:“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从事文献学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追本溯源,言必有据,无征不信,无论是对经书的辨伪和注释,还是对书目的著录、金石铭刻的考释、古史系统的叙述以及古籍的校勘,都力求客观真实。此外,他强调“学出己说”,主张“不苟立异”,提倡“简易明白”,还要切于人事,文献学思想科学理性;擅长文献佐证,又从情理进行审核,重视逻辑方法运用,并以金石文字与传世文献互证,以及综合运用各种考证方法,文献学方法独到。 二 众所周知,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大家,不仅文章成就很高,而且于诗、词、辞赋都有独特的成就,吴充称赞他“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其得意处虽退之(韩愈)未能过”。欧阳修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从事文献学工作,其中具体涉及到文学方面的就有很多,如他收藏了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诗文集,并亲自作序加以介绍和宣传;一生勤勉于韩愈文集的校勘整理,还撰写了大量的题跋文;著有《诗本义》,据文求义,以情论诗,立足于文学进行阐发;以及收藏金石铭刻,并对有些碑文如《隋太平寺碑》从文学批评角度发表议论等,①这些不仅直接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裕的资料,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思想和方法。⑦以下着重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阐述: 其一,“文”、“道”并重的创作理念 儒学复兴和古文运动,是11世纪40年代政治革新运动在文化领域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侧翼。为了“求国家之治”,实现复兴儒学的目的,欧阳修积极领导了当时的古文运动。如他受到韩愈的影响,提出了“文与道俱”、“道胜则文至”的观点。他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踟在《答吴充秀才书》中他又说:[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