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诗歌人间活动 当代诗人…
诗歌人间活动 当代诗人…
中秋节的人间情怀
《人间正道是沧桑》侵权…
天上人间 纪念黄梅戏艺…
忆张枣:他或许已完成他…
“棒棒”画家:录《人间…
陈维亚“奥运之后”:“…
又看到人间真情,最善良…
论“北宋风流”——从王…
最新热门    
 
人间若无竹枝词——读《京沪竹枝词》

时间:2011-01-15 14:39:59  来源:不详

郭沫若评价鲁迅时,曾说过:“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年过九十的曾彦修(笔名严秀)先生,以杂文家、出版家名世,也是“无心作诗人”,但正如清初学者赵翼诗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曾老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列名“五七登科录”,从人民出版社社长、行政八级的高位上,贬入另类,戴上“阿五头”帽子,赶到上海编《辞海》,“文革”时,虽已脱“帽”,但毕竟还是“摘帽右派”,仍非齐民,在“五七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是水管理员,连年管理稻田里的水:灌与排,不分昼夜。他一人独处,面对白云蓝天、淙淙流水、电闪雷鸣、茫茫黑夜,不时浮想联翩,吟出竹枝词——实际上也就是打油诗,吐心曲,忧天下,舒愤懑。“四人帮”粉碎后,曾老官复原位,回忆当年诗作,还能记起几十首,此后又续有所作,经过整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京沪竹枝词》。蒙曾老厚爱,赠我一册,当晚灯下即讽诵一遍。我不敢说这些诗像鲁迅那样“偶有所作,每臻绝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巨匠,鲁迅的诗后人难以企及。但是,曾老的诗,同样当得起“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

 

  古往今来,优秀诗人的笔端,无不承载着艰难世事,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具有以诗证史的价值。写于1970年的《抬沙一月不通名》:“勤勤建猪舍,抬沙万把斤。竹杠两边客,自始未通名。”曾老注曰:为建干校猪舍,他奉命抬沙子、碎石、水泥包等。与其共抬料者,“前后约一月,彼此未通姓氏,以减少麻烦。”可见当时的红色恐怖,使人噤若寒蝉。后来他“听说此君姓金,是一文史专家云”。我想,这定是金性尧先生无疑,惜已谢世多年。写于1971年的《半夜犁田记趣》,同样很值得一读:“半夜起犁田,耿庸刚出监。我争先上耙,一鞭滚下来。”他的注,值得回味,节抄如下:

 

  我单位造反派激烈分子,于1966年秋“文革”开始不久后,把刚出狱几个月的“胡风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