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开心辞典》充当“北大…
“六爻的四个层次理论”…
论“灰姑娘”故事里的性…
有关古文论“失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
简论“诗亡”与“《春秋…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礼失而求诸野——论“京…
最新热门    
 
论“北宋风流”——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看北宋词的特征

时间:2009-8-8 16:42:55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极力称赏北宋词,谓之“北宋风流”。静安先生自己也承认,北宋风流的本源则来自于晚唐五代,盖因其“真”与“广”,加上作词的自然摇曳,便构成了北宋风流的本质。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北宋风流

ABSTRCT Wang-jing’an has high praised the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 of Beisong Dynasty in his Renjiancihua,named it Beisong elegant. mr jing’an admit it himself, the scourer of the Beisong Elegant come from the later Tang-Dynasty and Wu-Dynastys, perhaps for it really and board, free from affectation and waver at the time, they composed the nature of BEISONGFENGLIU . 

KEY WORDS Wangguowei   Renjiancihua   Beisong-Elegant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上卷[三九]中云: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①


     在王氏眼中,姜白石、史梅溪诸人之作虽“工”,但却“隔”了一层。由此可见,在王国维的眼中,“北宋风流”,一词以蔽之曰“不隔”。

   “隔”与“不隔”,用王氏自己的理念来解释也就是“境界”,笔者以为,王国维“境界论”中之“无我之境”便是“不隔”,而“有我之境”便是“隔”了。请看其《词话》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王国维的“格”与“隔”之间的关系。静安认为,词作的上乘之境为“境界”,有“境界”便成高格。而“境界”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其中,自然又是以“无我之境”为最上。北宋词独绝者在于多“无我之境”,而南宋词则虽有“高格”,却多为“有我之境”,这就是北宋词与南宋词的区别所在,也是静安先生所以极力推崇“北宋风流”的实质所在。从静安的词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隔”为历来诗词作品的一大弊病,他极力称赏陶、谢之作以及《诗经》、十九首,均由于其不隔之故。毫无疑问,王国维的心目中,晚唐五代至北宋词要高于南宋及其以后的词作,其评价的标准之一便是“不隔”。那么在北宋词坛,“不隔”是何种表现特征呢?姑以王氏最为推重的欧九、秦七、晏小山以及周美成诸人的词分析之。

我们首先看一下欧阳修的这首【少年游 咏春草】: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本词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相思离别之苦。词人将眼前所见直接推到读者的眼前,给我们的是整体而形象的画面,词人对此不作褒贬。而下片则是凸显了主人公的失意形象,运用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上片的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从艺术上来说,上阙为“无我之境”,下阙则为“有我之境”,故而王国维认为其艺术成就不及上片。其实,欧阳修初为词时,只当作“薄伎,聊佐清欢”的娱宾遣兴之具。相传其年迈之时,曾焚却前时作品,并有悔悟之意。同传统文人一般,在他的心目中,认为词不过是小道而已。这也就决定了欧九作词的态度是真率无顾忌的,没有任何现实的功利色彩,不加粉饰,不是为“时”“事”而作,而是情动于中发而为词。如果有的话,也就是娱乐了,而这种心态和“功利色彩”恰是词的本源,词的产生本来就是被视为非“雅”文学,只是用来谈情说爱,抒忧发愤、关风月、述幽情的。因而,欧九之词作,可谓歪打正着,加之欧九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深的造诣,使得在上下皆奢靡成风的有宋一代,创作出以恋情游宴、伤春怨别为主旨的词作,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

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的《花间集》”。②(卷十四)王国维极为称赏欧阳修、秦观、乃至中后二主、冯延巳、温庭筠、韦庄等词人作品。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词人的作品大都是香艳之作,写男女之恋情,闺阁之愁怨,征夫之旷怨,荡妇之闲愁。王氏对他们称赏其实也就暴露了他本人的创作态度和审美趋向,即“真”。王氏就是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词话》[六])我们看看西蜀词人的作品: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此二人向被称为“花间词派”的领军人物,从这几首流传但并不能算作代表的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西蜀词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远离战火,生活安定富庶,加之西蜀国主王建、王衍诸人胸无大志,以享乐为目标,故而造成了香艳词风的盛行。温、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美人,情感都是怨愁,词采秾丽,基调忧郁缠绵。而王国维却将之奉为“北宋风流”的圭臬之一。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他们写出了真景物、真情感。看温氏渺小的思妇,红烛高烧,玉炉飘香,主人公独坐于雕梁画栋的堂皇卧室,却夜不成眠,辗转反侧,粉妆已残,心境悲凉。听着窗外雨打梧桐的滴答声,不由心惊肉跳,如此漫长的秋夜,该如何挨到天明呢?【菩萨蛮】同样是写出了一位富宦之家的少妇,懒起梳妆,心不在焉的模样。词人详细描写了少妇发型、肌肤、衣饰,甚至化妆都有淋漓尽致的摹写,其境真切可触。韦庄的【菩萨蛮】写惜别,写到了别前、别时和别后的情况,真切感人。韦庄的大部分词虽以男女情爱为题材,但并不是出于酒边樽前的取乐清闲,而是“留连光景,惆怅自怜”③(卷四),充满了个人生活的真切情感。其早期的词叙写了韦庄春衫年少,醉入花丛,倚马斜桥,满楼红袖的生活经历,如【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浩腕,移凤枕,枕檀郎。”后期的词作,其相思恋情词同样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据宋杨湜《古今词话》载:“韦庄以才名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庄夺去。庄追念悒怏。”④(《古今词话·韦庄)清厉鹗《论词绝句》有“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潇潇。”韦庄词以疏放秀美的笔调表现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而摆脱了花间词所特有的浮艳请薄的弊病,于温词之外自树一帜,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怀抱的传统。⑤(P12)于此可见,花间词虽然格调不高,但以其“真”而得到了王氏的嘉许。静安盖以为,西蜀词人群构成了北宋风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真”。

     再看南唐词人群,说是词人群,实际屈指可数的也就冯延巳、李璟、李煜三人而已。我们同样来看他们几个人的作品: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浣溪沙】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ht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静安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这其实就说明了李璟词与风花雪月、男欢女怨的花间艳词是有区别的。这也正构成了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分野。李璟词的物质外壳没有超越晚唐五代艳曲的范畴,没有脱去伤春怨别的情感氛围,但他的内核却是假物质的外壳而抒自己人生的悲慨,于绮艳中具深婉之情。南唐词人的作品与西蜀词人的作品共通之处在于他的“真”,李璟避难南奔,颠沛流离,禅位太子李煜,自己最终抑郁而死。国运日衰,江河日下,作为一代国君同时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人,感时之事,发之于心,形诸文字。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上半阙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起愁思;下半阙写怀念远人。在睡梦中梦到遥远的边关去寻找想念的人,醒来时,细雨零蒙,独自斜倚朱阑,聆听着户外凄寒的笙箫之声,不由得潸然泪下。静安《词话》[十三]云: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而作为一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主李煜,更是天真无邪。历史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另一位地位显豁的王侯如此的率真,作为一代皇帝,对自己的奢侈享乐的生活毫不避讳,毫无保留地写下来。试想,有哪一代国君有如此大胆的举动呢?哪位王侯不想名垂青史?而李煜自己也是知道的,自己这么做肯定会留下千古骂名。因为他不是一介单纯的文人,而是一代国君,他更应该承认自己的角色是政治家而非风流文人。但他还是真实地记述了他浪漫而奢华的生活,他的作品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其【浣溪沙】中,真实地记载了李煜前期腐朽的帝王生活,宫廷歌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宫中陈设、用物华贵,佳人身慵力乏,发髻松散,金钗滑脱,而主人公却是酒醉神迷。【玉楼春】再现了李煜帝王享乐生活的真实,表露的是着重于享乐的思想情趣。但景真,情味切。全词带有浓厚的富贵气息,脂粉香。而后期当了亡国奴之后,他不掩饰自己对前期奢华生活的眷念,他不在乎亡国不亡国,他难以割舍的只是他的富贵和美女。更为重要的是他将这些惨痛的经历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