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续书研究——…
《红楼梦》应该反着读 …
刘心武续写红楼书稿网络…
刘心武续写红楼书稿网络…
刘心武发布续红楼 称内…
刘心武正式发布“续红楼…
细检红楼:贾府节庆论·…
作家写《反红楼梦》遭痛…
厂甸红楼两大庙会年三十…
试论从《红楼梦》英译看…
最新热门    
 
《红楼梦》应该反着读 非正常死亡才是重点(2)

时间:2011-02-27 11:22:42  来源:不详

《红楼梦》前79回为什么会产生正反两面的艺术效果呢?分析起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凡写死亡就简练,而写宴会、过生日、办诗社等却极力渲染。为了显示贾府的繁华热闹,还用刘姥姥作反衬,这比平铺直叙要灵活有趣得多。与此同时,作者开始暗暗写秦可卿、贾瑞、秦钟之死。贾瑞和秦可卿的死是混在两回里穿插来写的,秦钟的死是混在秦可卿的葬礼中写的。在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的主流色彩下,这几个人的死只能算作小小的暗流,即脂砚斋所谓的“反面”。在曹雪芹的笔下,这种暗流一直如影随形般地与繁华的“正面”同时存在。除两秦一贾之外,还有金哥与未婚夫之死,金钏之死,尤三姐、尤二姐之死,直到最后的晴雯之死。这些“死”分布穿插在各个章节之间而没有成为“正面”,就是因为分寸把握得好,概括来讲就是一个“简”字。比如,金钏之死只是通过一个老婆子的话传递的。如果正面描写金钏死前的思想斗争、投井动作及死后惨状,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其二,“反面”作为“正面”写。比如秦可卿之死,应该是“反面”,但寥寥几笔写过宁荣两府的慌乱之后,就浓墨重彩地大写特写秦可卿的豪华葬礼。相信读者不会为秦可卿的死亡而悲痛,而是为贾府的繁华显贵而惊叹,再就是为王熙凤的才干与手段而感慨。

其三,对死之悲痛作艺术化处理。比如写晴雯之死,作者不用正面描写,而是用侧写。宝玉偷偷赶到郊外看望晴雯,明知她已病危,又不得不及时返回贾府。第二天,贾政又带着宝玉去陪人赏桂花。宝玉悬着的心总是放不下,熬到晚上回府才用小计策从小丫头口中得知晴雯已经离开人间。作者又通过小丫头的嘴胡编出晴雯上天做芙蓉花神的事。“宝玉听了这话,不但不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因此,他为晴雯做了一篇情深意真、一咏三叹的长赋《芙蓉诔》。这种艺术化的处理,使得小说表面仍然是文采飞扬,从而遮掩了死的灰暗。

其四,用春秋笔法。比如对秦钟之死虽是正面描写,但作者用了游戏笔法。当秦钟的魂魄求都判官放他一刻见见宝玉,并讲清宝玉的来历时,都判官着慌怒骂小鬼。脂砚斋在此评论道:“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春秋笔法加调侃幽默,使死之黑色被遮掩了,人们看到的依然是贾府光鲜亮丽的表面。

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笔者将年轻人的非正常死亡看作是《红楼梦》的反面不知是否正确。也许脂砚斋另有所指,但探讨《红楼梦》的正反面,对理解它的深刻内涵是有重要意义的。(王宏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