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甘肃人文社科学术文献丛…
美国首次向中国移交收缴…
儒家人文信仰与中国文化…
《民国的政治逻辑》:破…
简析《诗品》的文学文献…
试析《世说新语》的文学…
祸难与抗争:中国文化的…
《论语》和中国文化
一场古籍展 半部新疆史…
浅论影响电子文献服务的…
最新热门    
 
民国文献何以成最“脆弱”馆藏?

时间:2011-03-22 12:19:31  来源:不详
 

  与国图的情况类似,民国文献馆藏较为丰富的天津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也都面临纸张酸化、老化严重,缺乏韧性,大量图书变碎掉渣的情况。“整本完整的图书很难寻觅,据我们抽样调查,民国文献尤其是抗战文献,破损率达90%。有相当一部分已不具备阅览条件。”拥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的重庆图书馆在给记者的回函中如是写道。

 

  天津图书馆所藏民国时期中文书籍的破损率也在2/3以上。“日文书和西文书以及各种期刊还略好,报纸,尤其是经微缩(翻动)过后的报纸(原件),已经碰都不敢碰了。”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季秋华告诉记者。

 

保存条件堪忧:仍按普通图书对待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图书馆就召开过新闻发布会,称馆藏民国文献破损严重,呼吁尽快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抢救和保护,各地图书馆对于民国文献不易保存的特性也了然于胸,然而由于资金、场地所限,时至今日,大部分民国图书仍裸露放置在非恒温恒湿、不避光、不防尘的地上书库中,与当代普通图书“享受同等待遇”。在一些革命老区和基层的图书馆里,保管条件甚至更差。这也是周和平担忧民族历史出现断层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确,民国文献既非古籍善本,又非当代重要出版物,国家也没有做出过相关规定和要求,因此目前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大多数图书馆仍处于一个自发自觉的阶段。

 

  在国家图书馆,记者被获准进入放置民国文献的书库。一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馆员,正小心翼翼地将工作台上的民国书籍装进一个个纸袋。她手边的书,纸张大都呈黄色,有的甚至接近黄褐色,大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