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甘肃人文社科学术文献丛…
美国首次向中国移交收缴…
儒家人文信仰与中国文化…
《民国的政治逻辑》:破…
简析《诗品》的文学文献…
试析《世说新语》的文学…
祸难与抗争:中国文化的…
《论语》和中国文化
一场古籍展 半部新疆史…
浅论影响电子文献服务的…
最新热门    
 
民国文献何以成最“脆弱”馆藏?

时间:2011-03-22 12:19:31  来源:不详
珍贵文献濒危:保护与借阅孰先孰后

 

  采访中,记者也曾进入过几家图书馆放置古籍善本的书库,相对来说,条件均比民国文献好很多,有防尘的玻璃书柜,也有专用的函盒,温度、湿度均较为适宜,一些库中还能嗅到用来防腐的檀香味。由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各图书馆都将古籍善本的保护看做头等大事。事实上,民国文献不仅保存难度高于古籍,其珍贵和不可逆性也不输古籍善本。

 

  据知,这一时期的文献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包括了政府公报、法律规范、名人手稿等文献资料和大量文学作品,同时还保存了民国时期出现的老照片、海报、电影及唱片等当时新的出版形式,历史和学术价值都很高,正有待于开发。

 

  其中,不乏一些还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如国图藏有的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巴黎中国旅欧总支出版、邓小平刻印蜡版《少年》月刊,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郭沫若、陈独秀、闻一多等名家的著作、日记、书信等手稿。再如重庆图书馆藏有的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相关文献、国民党要人传记资料以及大量未公开出版的油印本内部资料等。天津图书馆则藏有不少民国时期稀见图书、报刊,如全国独藏的1930年出版的蒋方震等写的《孙子浅说》、1923年宪法研究会出版的《宪法论丛》、1904年至1911年出版的直隶《教育杂志》、梁启超主编的《庸言》等;而八国租界遗留下来的外文图书,以及完整的日本图书馆所藏图书,则是天津图书馆民国书的另一个特色。

 

  这些珍贵的史料,在当前“民国热”的背景下,越发显得稀有和重要,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不可小视。

 

  然而,由于保存问题,读者已经难以看到民国文献的原本。“每次读者用完,阅览室都能扫出一堆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