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甘肃人文社科学术文献丛…
美国首次向中国移交收缴…
儒家人文信仰与中国文化…
《民国的政治逻辑》:破…
简析《诗品》的文学文献…
试析《世说新语》的文学…
祸难与抗争:中国文化的…
《论语》和中国文化
一场古籍展 半部新疆史…
浅论影响电子文献服务的…
最新热门    
 
民国文献何以成最“脆弱”馆藏?

时间:2011-03-22 12:19:31  来源:不详
片,文献也常常出现掉页,读者自己都心疼。到底该不该借,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惑。”王志庚直言,国图目前民国文献的需求量很大,一边是读者希望看到原件的迫切,一边是文献一触即碎的脆弱,两者之间很难达到平衡。“国图做完缩微和数字化的民国文献现在大约是60%到70%,原则上,这些文件不再提供原件阅览,但读者往往最希望看到原件,有时甚至会因此向工作人员‘发难’。对只能提供原件的,我们其实也很心痛,明知道借出去就会(对文献)有伤害,也只能硬着头皮给读者。”王志庚说,尽管国图已将民国文献全部合流入保存本库,但仍有相当部分不得不提供原件阅览,许多原件提供一次之后就不能够再使用。

 

  天津图书馆和南开大学图书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季秋华告诉记者,越是珍贵稀有的特色文献,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多年来天津各大专院校师生、社科研究者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课题研究、撰写史志、开展纪念活动,都离不开这些文献。虽然馆藏民国文献已有1/3经微缩处理,但整个图书馆内仅有一台微缩阅读器,且常常出现问题,还是不得不向读者提供原件。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南开大学图书馆,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科研便利而非藏书,因此无论多珍贵的民国文献,都是直接提供原本。“看完就是一地碎片,我们当然也心疼啊!但不提供不行,人家可以马上就告到校长那里,说你妨碍学术研究。”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张伯山无奈地说。

 

脱酸迫在眉睫:盼望成立全国性保护中心

 

  据了解,除原生性保护条件较差以外,文献存量不清、分布与保管状况不明,出版利用不够,尤其是再生性保护进展缓慢,也是民国文献保护中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周和平在政协联组会上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联合全国20余家公共图书馆进行微缩拍摄,国家每年投入300万元,历时10年,仅拍摄125541种6000余万拍,远不及损毁速度”。由于条件所限,各大图书馆目前对于民国文献的保护,主要还集中于影印、微缩、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方式,最为迫切的脱酸等原生性保护还“尚未启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