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为何古代名妓都多才多艺…
为何古代名妓都多才多艺…
浅谈墨子的文艺思想
浅析屈原的文艺思想
独立文艺批评 从远离红…
传承上海文艺精神的薪火
北京十五名文艺工作者获…
学生会文艺部工作总结范…
追问文艺的价值引领
浅析基层文艺团体应关心…
最新热门    
 
我看文艺批评:学学古人的真情、眼光和胆识

时间:2011-03-23 13:49:33  来源:不详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过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今天的批评家好好吸取。单就批评主体方面而言,我们不妨学学古人的真情、眼光、胆识。

 

    比如“男子树兰而不芳”。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里说的,意即写作要有真情。文学之情,是真性情,不是煽情,更不是虚情假意。史上凡能恒久存留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家真情投入的结果。

 

    叶燮《原诗》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强调:“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凡在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家,无不是恒久一贯地持有赤子真心。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哪个不是至情至性的赤子真心?有第一等的真性情,才有宇宙间第一等的好诗文。作家要有真情,批评家也要有实意,要说真心话。

 

    真实的文学评论要从真切的阅读中来,要从真切的现实人生体悟中来。评论者要以真情热心投入诗文,以心会心,而不是与对象毫无感触,冷眼相向,淡漠处之。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说:“世远莫见其面,觇文则见其心。”评诗论文,实则是与诗文对话,是与作者或主人公心与心的交流。如今,部分文学评论真情不再,应酬捧场之作满天飞。评论者多规避社会生活,不愿或不屑于顾及现实人生体验,只在自己营构的理论真空里遐思妙想。说的话不是从真切的阅读体味中来,多空话套话。这样的文字,内容上假大空,谈不上真实感人,勾不起民众阅读的欲望,对被评的作品也起不到真正的推介作用。

 

    还有“读书先要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