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神圣,受到功利的侵扰,近年来书文中出现的抄袭现象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对学风文品问题的忧虑与思考。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采取了这样那样的办法来对付。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机检查论文的复制率,然后根据复制率的高低,提出相应的规定。比方,不超过20%的,可以稍为放松要求;若高于20%,就必须审查。百分比越高,审查越要严格。
何为“复制”?这实际上有三种情况,并非每一种都有抄袭的嫌疑。
第一,按需聚用。即把别人的文句,按特定的需求聚集使用。其突出表现,是古人的“集句”。王安石是集句的高手,《赠张轩民赞善》是他的集句诗之一。全诗为:“潮打空城寂寞回,百年多病独登台。谁人得似张公子,有底忙时不肯来?”第一个小句来自刘禹锡《石头城》;第二个小句来自杜甫《登高》;第三个小句来自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第四个小句来自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集句”多为文字游戏,但也有很好或者比较好的。不管怎样,应该承认是一种令人佩服的创造。因为,从四面八方集拢来的句子必须意思连贯,合乎格律,这极为不易,不是书读得多,并且烂熟于心,又文思敏捷,才华奔放,是做不到的。由于文稿体裁的规约,“集句”的复制率是100%,但跟“抄袭”无关。还需注意一种情况:诗词写作,有时移用别人的语句;移用得巧妙,会令人赞叹不已。比如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本是唐朝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毛泽东那首七律,8句中有1句是“复制”别人作品,然而,却是创造性的移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