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并推动这一潮流,以“昌明国粹,融会新知”为治学宗旨,首先深入研究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在接触之前的特性,继而探讨其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并将之上升到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加以深化。总结汤用彤的学术贡献,对探索中国文化建设路径极富启迪意义。
返本:探研中国文化特质,梳理思想变迁之迹
“返本”简言之,就是返回本体从而实现生命的本性,亦即与超越性的天道为一的人生境界。像归真、复命、通玄、履道、体极、存神等均为返本之异名。魏晋玄学中“由用达体”、“由末达本”的“返(复)本”问题,作为儒道释三教由差异到会通的生长点,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的催化作用,也是复性论兴起的前奏,从中可见理学之缘起。对这一问题的楬橥,肇自汤用彤。
汤用彤认为,孔孟之时,虽已有本末之说,但直到秦汉之际仍为本根论,未及本体层面。至王弼以深具道家特色的“返本”思想来诠解儒经《周易·复卦》大义,发展出“以无为本”和“体用一如”的本体观念,标志着中国哲学成熟到摆脱经验思维而进入以理性思辨天人之际恒常本体的新时期。通过汉易与玄学易在《复卦》解释上的“新陈代谢”,汤用彤梳理出汉代学术向魏晋玄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即把汉学向玄学的发展视为宇宙生成论到本体论的转变。他归结出玄学家之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之争”,玄学是以“由末返本”的方式融合儒道释,首创从本末之辨的角度来解释三教之争,从而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玄学与三教关系的研究。汤用彤的研究范式影响广泛而深远,缘于他注重把返本问题置于中国思想演进的全体中评判其根本特性的治学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