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孟子与现代生活(2)
孟子与现代生活(3)
傅佩荣:被误读的孟子(…
傅佩荣:孟子的快乐(1)
傅佩荣:孟子的快乐(2)
君王迟钝成就了孟子 堪…
“城市书院与现代文明”…
关于从孔子和孟子对音乐…
正本清源说孔子:孔子与…
被“冤枉了”的兔子、驴…
最新热门    
 
孟子与现代生活(1)

时间:2011-03-30 13:08:54  来源:不详
《孟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首先得了解孟子这个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第四代弟子,他是战国中期山东邹县人。孟子也跟孔子一样,到中原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尽管有些王对他不错,但是他的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孟子后来回到故乡,写了对话体的 《孟子》七篇。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用白话文来给大家讲一讲 《孟子》。当时战国七雄都想一统天下,王们关注最多的就是怎么才能王天下。孟子主张以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 “王”道。他与齐宣王的一番对话很有意思。齐宣王问: “要有怎样的道德就能够统一天下呢?”孟子就直接说,王想统一国家,最好用道义,使百姓生活安定,这是最稳妥、最可靠的方法。接下来,孟子就讲道理给王听,他说: “王你信不信这样的事:有一个人,他的胳膊一举,能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但是他说,我连一根羽毛都举不起来。”王当然说不信。孟子的意思是,王对牛尚且有不忍之心,那么对于百姓就更应该有仁慈之心。如果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那是王不施恩的缘故。于是孟子提出了推广爱心的哲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是家庭中的亲情、爱,然后是不限于小的家庭,而把这种爱和亲情推广出去,推广到天下。光是推广爱心,这样够了吗?不够。

孟子告诫王,动员军队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想通过这样的做法来统一天下,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后果更严重。但是如果王施行仁政,结果就不一样了。齐宣王就请教孟子。孟子又讲了,社会上有一种人,他没有固定不变的财产,但是有恒心的,就是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这种人只有“士”,就是读书人。但是一般老百姓,如果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就很难安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都干得出来。因此,王如果要统一天下,必须让百姓有固定的收入,足以赡养父母、抚养妻儿。当时的百姓,主要就是农民。孟子就讲:“你分给每家农民五亩地造房子,四周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丝绵袄穿了。还可以饲养家畜。分给每家百亩的土地,八口人的家庭就能吃得饱饱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吃上肉了。 ”这样够不够呢?还不够。还要开办启蒙学校,让少年儿童都读书。

孟子说,王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天下归服完全不成问题,所谓 “仁者无敌”。这样,儒家的“仁政”学说就出来了,很完整,发展了孔子的观点。那么齐宣王会不会照他说的这样去做呢?不会的。他觉得孟子这个人太迂腐,在他看来读书人都太迂了。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种观点就叫“民本主义”。 “民”是最重要的,“社稷”,就是国家,是第二位的,第三位才是“君”。哎呀,这个名言一出来,我们历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都不太满意。明代的朱元璋就曾对他的亲信讲,给我把《孟子》书里这些话全铲掉。他认为,民贵君轻那还了得,真正是大逆不道。但是孟子这个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文思想里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

孟子讲实行 “仁政”,要走两个阶段。第一步就是“小康”。老百姓都能吃饱肚子,都能穿暖衣服,此之谓“康”。第二步是“大同”。经过几千年以后,我们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