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初传教士汤若望冤案:…
瑞士老照片北京首展云南…
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
纪念建国60周年主题宣传…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
十九世纪传教士小说的文…
明清之际传教士的“格义…
最新热门    
 
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十九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序

时间:2011-04-07 14:15:04  来源:不详
    传教士研究汉语语法,正是想藉西洋语法通达中国语言之法。各种语言的差异再大,终究都能相互传译,没有哪一种语言不能被异族理解,也没有哪一种语言不能被他族人民学习和掌握。这意味着,人类语言的构造和作用必定有共同的规律,问题只在如何去探发。中世纪以后,西方学界一直在努力寻觅语言结构的共点,尤其着眼于思维规律,欲从逻辑范畴出发探求普遍语法。所以,当传教士面对异族语言的时候,就有可能立足于普遍语法的概念或理念,把对象语言的结构当作人类语言共有形式的一种变体来描述。另一立足之点当然是拉丁语法。传教士无不通晓拉丁语,这是一种死语言,必须从语法学起。

 

    这样看来,在着手描述汉语之时,传教士至少有两种语法理论的支撑。但事情还不止于此。除了延续千年的拉丁语法传统和近代萌现的普遍语法思潮,传教士们又各有民族语言的背景,本族语的语法模式也不时会干扰他们的观察,譬如英美传教士,兴许会根据英语语法范畴来分析汉语。倘若考虑到传教士还会吸取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某些概念,如“实字”、“虚字”、“活字”、“死字”,他们编成的汉语语法就更是间杂有多种思路的大拼盘了。过去我们常说,传教士们总是戴着一副拉丁语法的眼镜审视汉语。这一说法太过简单,拉丁语法只是有可能妨害视线的障碍物之一。况且多数传教士从一开始就看出,汉语没有词形变化,表达句法关系主要依靠虚词、词序、语气,因此印欧语法的多数范畴并不适用于汉语。情知不能契合,为何还一味套用呢?那是因为,早期传教士编写汉语语法,首先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名为语法书,实则也兼做课本,后来才逐渐转向纯语言学的描写。假设中国人有自己的语法书,传教士们大概会乐意使用,就像他们在编纂汉语学习词典时经常参照中国字书的体例,乃至直接取用其框架一样。可惜并无现成的中国语法书可供参考,于是他们就得自己动手编,而为了向陆续抵华的同会教友讲解汉语语法,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比照教学双方都熟稔的欧语模式。这里面究竟有多少东西来自传统的拉丁语法,多少属于新兴民族语言的语法,又有多少夹带着普遍语法的观念,今天的研究者会有兴趣甄别,当年的传教士语法家们却不会想到要细予区分。这三种西方语法学的路子,古典的、民族的、普遍的,统而言之就是印欧语法研究体系,犹如一大套西洋模具,内中有方型、圆型、角型等,被传教士移用于中国语言的材料。至于运用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可取有不可取。早期西方人获取汉语知识,非得仰仗传教士的著作不可,及至汉学在欧洲本土兴起,针对汉语的语言学研究渐成气候,才开始摆脱传教士语言观的束缚。雷慕萨、洪堡特、甲柏连孜虽未到过中国,对汉语结构的认识却都有胜过来华教士之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