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系…
大学校长称高校“地方军…
试论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学…
国家非遗南昌瓷板画欲在…
论析传统文化“用人”思…
北大中文系新、老系主任…
最新热门    
 
高校学报:寻找与建构新的起飞点——学界再议高校学报改革问题

时间:2011-04-07 14:16:08  来源:不详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关于“高校学报出路何在”的系列报道在学界引发热议,不断有学者和办刊人来信来电,表达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光明日报》刊发的这组报道,触及了一个期刊出版人和管理层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大问题,很有意义。我们从中摘取一些评论性意见,以飨读者。

 

    田卫平(《学术月刊》总编辑):  中国大量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学报的出现,既与改革开放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这一大背景有关,也与期刊出版宏观布局的管理滞后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除了“分流”即所谓的部分“综合类”期刊转变成“专业类”期刊外,侧重点和注意力恐怕还得放在如何提高人文社科期刊的整体质量上来。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的“全、散、小、弱”问题只是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在于许多学术期刊编辑部不具备办刊能力。因此,如果办刊理念不转变,编辑素质不提高,管理方式软、懒、散,即使全国只剩下一本学术期刊,也照样是一种低水平的粗制滥造。所以,当务之急是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常抓不懈:一是中国期刊协会牵头,各地方期刊协会组织由学术界、期刊界共同参与的学者专家组,制定“学术期刊出版质量评估条例”;二是新闻出版总署设想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应尽快启动,只有扶持一批精品学术期刊作为标杆,才能带动和促进各行业、各系统相关期刊的健康发展。

 

    陈忠(《苏州大学学报》执行主编):读了《光明日报》的系列报道,很受启发。报道中提到的《东吴月报》,就是《苏州大学学报》的前身。学报是一个高校的重要学术名片,但在一个大家都不得不追求学术GDP的发展阶段,学报工作很难成为很多学校的中心工作。但随着人们对意义和文化需求的逐渐回升,随着诸多高校不再把学术GDP作为主要追求目标,高校学报将迎来新的起飞点。那个时候,谁拥有一本像样的学报,就意味着拥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一个独特的文化标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目前,全国高校学报在整体上处于发展的相对低谷期、徘徊期、探索期,也正是面向未来的决策者进行选择、创新、综合投入的黄金期。没有目前的大思路、大投入,也就没有未来的大品牌、大回报。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