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蒙:“六经注我”的阅…
“六经”早成:汉代“晚…
论六经並称的时代兼及疑…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
最新热门    
 
六经责我开生面——熊十力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11-04-08 12:44:42  来源:不详
于传统的道德良知,正是道德良知以价值理性的方式对科学认知思想之超越的观照,才使他能够清楚地看到科学并不万能。这样一来,熊十力就既将科学认知思想确立于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同时又试图以传统的道德良知来防范科学万能论的种种弊端。

 

    对科学思想的融汇本质上是一种异质性的融汇,因而对良知而言,也就必须经过一个异质性的转向。正是通过这一转向,一方面将传统道德推向了科学认知领域,使其成为科学认知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同时又使科学认知活动必须时时服从于道德良知的需要和指导。但对于西方的民主和法治思想,在熊十力看来,这本来就应当是中国传统的仁政、民本思想所必然包含的内容。所以,他首先从比较的角度揭示了法治的本质。他指出:“盖德礼之治,所与法治根本不同者,法治,则从一人与他人,或团体之关系上,而为之法制约束,则以必从,使之习惯若自然。此乃自外制之者也。如穿牛鼻,络马颈,岂顺牛马之性哉?人以强力从而穿之络之而已。若夫导民以德者,则因人之自性所固有而导之,使其自知自觉者也。”(《熊十力全集》第三卷第600)虽然如此,熊十力并不反对法治,而是试图以道德良知给民主与法治建设提供一种人性的基础,以使其能更好地体现人性关怀。所以他又说:“圣人治化,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导民,而以刑禁之。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而后继之以政刑。”(同上)这说明,在熊十力看来,法治不仅是民主政治的必要保证,而且也确实为现代社会所急需,但其民主与法治思想的特殊性又主要是建立在仁道与德治基础上的,并且也必须通过传统的仁道与德治思想加以会通才能真正实现。至此,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终于初现端倪了!

 

    也许人们会说,熊十力所有这些探讨,不过是在重复儒家传统的仁政、民本与礼乐教化思想,事情确有如此一面,但重要的在于,通过熊十力这样一种现代诠释,毕竟明确地揭示了民主与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德治与人性基础。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基础,所谓法治才不会沦落为穿牛鼻、络马颈一样的外在强制,而是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基础上对社会秩序与文明的维护。所以,他进而借助《周易》的“群龙无首”与《春秋》的“太平世”提倡人人都有士君子之行,他说:“《春秋》太平世,人人有士君子之行,是为众阳,是为群龙。无首者,至治之隆,无种界,无国界,人各自由,人皆平等,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