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2)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1)
冯海宁:鲁迅之子的个人…
孟子与现代生活(1)
孟子与现代生活(2)
孟子与现代生活(3)
傅佩荣:被误读的孟子(…
傅佩荣:孟子的快乐(1)
傅佩荣:孟子的快乐(2)
君王迟钝成就了孟子 堪…
最新热门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3)

时间:2011-04-30 12:10:19  来源:不详

二、对“非礼之礼”的辨析

孟子[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礼具有形式与实质的区分,也即是“箪食豆羹之义”与“亲戚君臣[注: 君臣 拼音: 解释: 1.君主与臣下。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 3.指主食和副食。-junchen]上下”之义(《尽心上》),前者微不足道,后者事关大节。孟子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人在箪食豆羹方面表现了气节,就相信他在亲戚君臣上下之义上就是大节无污。孟子针对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方面是“亡亲戚君臣上下”的行为肆行无阻,另一方面,不少人却又汲汲于“箪食豆羹”,并以此惑世欺人,于是作了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的“辨礼义”的工作。

在孟子那个时代,曾流行过这种观点,以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告子下》),如淳于[注: 概述 姓氏:淳于祖宗:淳于公分类:复姓姓氏起源: 出自姜姓,以国名命姓,是炎帝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髡就是这样认为的,即认为礼意与礼仪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孟子则认为礼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并没有这种天然的一致性,它取决于行礼人的态度,若没有出乎内心的虔诚,那么,这种礼只是徒具形式,是一种未完成意义上的礼,它是不足称道的。他引《尚书[注: 《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上古皇室档案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洛诰篇》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告子下》)这是说有礼物,但没有按礼的程序去祭祀,这种没有真心的祭祀,是不可能被神接受的。是否有“志”,则是一种礼是否完成的关键。

孟子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在他的辨礼义的工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告子下》篇中,有人曾将礼与生命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的情况提了出来:“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告子下》)对此,孟子认为这种提问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它是将“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以及“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相比较,他认为“礼之轻者”就是礼的末节,它与生命的维持与生命的延续相比,是一种次要的形式。虽然如此,为了得食,在正常的状况下人们是不会“紾兄之臂而夺之食”的;为了得妻,也不会不顾廉耻地“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告子下》)。只有分清了礼的轻重,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握礼的精神。所以,孟子对人们称道的齐国[注: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先为姜姓,后为妫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齐者,脐也。若以鲁为首,燕为足,则首足中间是为脐(齐),这是齐国国名的由来。]陈仲子的行为,却一反流俗,予以责备,对此,我们就可以得到确解。陈仲子“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滕文公[注: 滕文公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