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柳宗元寓言中的蝜蝂长什么样(1) |
 |
时间:2011-05-12 10:32:33 来源:不详
|
|
|

这是疑似“蹺譓”的怪虫。陆海峰供图
昨日,陆海峰拿着一份来自南开大学的鉴定书给记者看。这种昆虫在幼虫蜕皮时期,经常在[注: 常在,清宫女称号,与“答应”同为最低级妃嫔。《清史稿?后妃列传》:“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爬行时往背上放东西。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注: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的寓言小品《蝜蝂(fùbǎn)传》里,爬行时总爱往背上放东西的昆虫蝜蝂,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呢?
近日,朝阳[注: 朝阳区-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崇文、丰台、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顺义,东与通县接壤,南与大兴县相邻,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城近效区中面积最大的的一个区。]凌源市的两名中学教师发现了一种与蝜蝂极其类似的昆虫:成虫乍看像蛐蛐,肚子占身体的一半,两只翅膀只长出一点,以蚂蚁为食。幼虫走路时把吃剩的食物或沙粒放在背上,还用两条后腿搂着,有时背上的东西太重,压得它趴在地上走不动。
专业人士称,这种昆虫在国内生物科学著作中还没有记录。
游玩时发现怪虫
陆海峰和刘秀[注: 汉光武帝-汉光武帝(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即刘秀,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新末天下大乱,刘秀与兄在舂陵起兵,并以“复兴汉室”为号召,与众豪杰并争天下。]伶是凌源市前进中学的两名教[注: 名教 拼音: 解释: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师,陆海峰教语文课,刘秀伶教生物课。爱好文学的刘秀伶读了《蝜蝂传》后找到陆海峰,问他蝜蝂是否真的存在。翻阅了很多资料后,两人查到的结果是:蝜蝂是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从字典上看,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杜撰的,但比柳宗元的作品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蝜蝂的记录。”刘秀伶 [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