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最新预测称南澳一号古沉…
“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雨…
“南澳Ⅰ号”又出水逾2…
“南澳1号”水下考古发…
“南澳Ⅰ号”二次发掘 …
广东汕头“南澳I号”沉…
南海一号二次试掘顺利展…
南海一号试掘再引学界关…
媒体关注“南海一号”二…
“南海一号”二次试掘为…
最新热门    
 
南澳一号报道记者:带潜水刀在30米海底现场直播

时间:2011-05-27 11:16:47  来源:不详
带着潜水刀 
  他在30米海底现场直播
  本报特派记者 胡义华
  发自汕头南澳
  毕业于华科大 光电子专业
  得知是武汉晚报记者,这位1米82帅气的四川[注: 四川省-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一个省,省会成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籍央视记者刘雪松,笑着伸出右手:“我在武汉上了4年大学!”原来,今年36岁的刘雪松,199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专业。随后,做过工程师、部门经理、海豚驯养员等等。2003年中[注: 年中niánzhōng 解释 【midyear】 一个历年的中间或中间一段时间 相关词条 年头 年尾 年头 年岁-nianzhong]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招聘记者时,他顺利考进央视。
  “有些人以为我是学新闻的,得知是学电子技术的,还感到惊讶呢!”刘雪松说。
  这次水下报道南澳Ⅰ号考古,他其实是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临时抽调过来的。他现在的身份是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组记者,曾先后报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
  刘雪松说,他从小就喜欢海洋和潜水,9岁的时候还差点被自己制作的山寨版“呼吸器”憋死。“谁会想到,我的潜水爱好派上用场了呢!”刘雪松说,平时的业余爱好或者知识积累,确实是一笔财富,说不定某天就会派上用场。他介绍,自己拿的是最普通的潜水资质,和专业潜水员比起来还是差多了。
  算上这次水下直播,大大小小刘雪松已潜水30来次,最长一次在水下呆了27分钟。他说,比起单纯的潜水玩耍,水下直播当然复杂多了,而且压力也大多了,“全世界的观众都在看,不能有闪失!”
  央视水下报道
  他是第一人选
  在水下进行现场报道,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刘雪松说,首先是克服在水下对黑暗的恐惧,只有适应了水下的环境,才能进行采访报道。
  22日下午2时45分,他开始穿上潜水服,背上单瓶压缩空气,戴上带有小型麦克风的面罩,总共大约20多公斤。同时,根据安排,他还带上一把潜水刀。别小看潜水刀,水下暗流涌动,要是有渔网等杂物把人缠住,如果不及时将渔网切开逃生,后果不堪设想。
  30米水下,压力是很大的,关键还要不停讲话。呼一口气,说一会话。“如果观众仔细听,就会听到我的呼吸声!”刘雪松说。在水下说话比平常说话辛苦多了,“说两句,就得停下来喘一口气,然后再继续,就像捂住鼻子说话一样。”刘雪松在水下戴的是一种特殊面具,它能够把声音转化成无线电信号传送出去,但这种面具也有一定风险,它与呼吸器是连在一起的,一旦进水,就会直接影响[注: 影响(之一)yǐngxiǎng【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到呼吸。
  刘雪松说,10分钟左右的直播报道,从下水到出水,大概需要近20分钟,因为出水时身体必须要水中停留3分钟。从出水到游上船,还有五六米的距离,刘雪松上船后,几乎是喘着粗气继续采访报道。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