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刘啸霆:童性的哲学

时间:2011-06-01 11:33:23  来源:不详
误只不过是把这种有机性拔得过高罢了。

 

    从学理上看,儿童智慧与哲学思维的某种耦合,其基础是现代生物学或精神科学所揭示的个体对种系某些基本特性的重演关系。这种关系是指,若把人类整体的发展当作一个个体生命的延续,则作为真正个体的人对作为种系个体的人自始至终的某些基本特性,就具有大体平行的再现现象。现代科学的分形理论和全息科学也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这一结论。这一结论显然也同时意味着,个体之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可以显示种系思维及其哲学的某个对应阶段的特征或状况。故而[注: 释义 故而gù’ér【therefore】 因此,所以、故 举例 本来他学习很好,但由于思想上松懈,故而没考上大学 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社会,]揭示儿童智慧的某些机理和特性,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勾画人类史前思维的踪迹,再现人类哲学发生发展的早期面貌,而且也能够反过来透过哲学的视角深入研究儿童,开发儿童的智慧和潜能。

 

    此外,儿童思维或精神里还蕴涵着一种长期没有被人破解的价值,就是他以潜在状态蕴涵着人生后来的全部信息特征。就如一首中世[注: z1.犹中古。 2.犹中期,中叶。 3.犹中年。-zhongshi]纪的阿拉伯[注: 阿拉伯,可指阿拉伯民族,也可指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民族起源于闪米特民族,血统上与犹太人相近。阿拉伯世界泛指阿拉伯民族居住的地区,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诗歌所说的,“最初的泥丸捏成最终的人形,最终的果实源[注: 姓名实源 简介[清]僧。初名三友,号一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往来青庵,居停横云山张贴氏山庄最久。书法董其昌,写梅唐劲多纵横气,工诗。]于最初的种子。天地开辟时的老文章,写就了天地掩蔽处的字句。”这是因为童年是个体生命的一个原型,也是个体与祖先联系的纽带,在他的个体身上自然就潜含有一种系统的质。只是人在成熟的过程中恰恰把本有遗失给了童稚,把全面的开放遗失给了童幼的梦寐,其后天发展起来的自我往往都是被挤压过的世界。所以,许多哲学家不惜穷经皓首艰难地返回到人类的童年处去寻觅哲学的真谛,以求通过激发哲学的“童性”来返“古”开新。这显示了儿童哲学研究韵味无穷的启示和意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