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画坛批评:乱象当停!
专家谈文学批评:不坚持…
评:从“范郭之争”看,…
评:文化原生的期待
我看文艺批评:学学古人…
评:《春天里》沾着泥巴…
感受批评:论王蒙的文学…
时评:如何看待少林寺的…
广州立孔子像?评:孔子…
文化批评:最曲折喜剧曹…
最新热门    
 
评:应挖掘传统“王道”思想的当代价值

时间:2011-08-30 13:31:40  来源:不详
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库中,“王道”思想是一件宝物

许嘉璐(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冷战之后的种种战争和动乱[注: 动乱 拼音: 解释: (社会 )骚动变乱。-dongluan],以及恐怖主义行径、人居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包括南北、行业、阶层间的差距)、各国社会动荡等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世界上种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各国的智者都在认真思考着,从斯宾格勒到汤恩比,从福柯到哈贝马斯。他们曾经不同程度看到了西方文化的致命弱点,都有意或无意地在中国的文化里觅寻过智慧。与流行于西方社会的“霸道”思想不同,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库中,“王道”思想强调仁义、宽厚,对处理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一件值得世界各国参考的宝物。

“王道”思想的内涵及变迁

于铭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何谓“王道”?“王道”这一概念最早出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孔颖达疏“王道”即 “王者所行之道”。孟子对 “王道”的阐释是:“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注: 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上》)孟子的“王道”思想,在其后虽被历代的思想家发展,但其基本的含义没有改变,其一,“王道”是以仁义道德为本;其二,“王道”以民本为基础。这一思想是历经几千年变迁和社会实践而被证明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完全可以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价值支撑。

许嘉璐:孟子同孔子一样,以树起传说中的“三代盛世”为标杆,以恢复天下一统为目的。所不同的是,孔子希望诸侯施仁爱、崇礼乐、弃霸业、尊周室;孟子面对几个争雄的超级大国[注: -超级大国是指凭借比其他国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此词于1923年在西方首次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则希望有一个诸侯国[注: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zhuhouguo]能够实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换言之,“王道”在孔孟那里是处理国与国关系、寻求一统的利器。但到了汉代,经过提倡休养生息的黄老思想、文景之治[注: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以及武帝的固边拓疆,中央集权[注: 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ofauthority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地方分权的对称。在这种制度下,]得到空前加强,巩固政权的关键在于处理内部问题,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