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永明:从请柬看党的生…
马涤明:中国有多少“故…
王阳明:论自然知识
秦太明:春风细语道清明
蔡天明:吴敬梓和子贡的…
杜维明:轻叩智慧之门
胡晓明:春联迎春节
梁思成夫妇在昆明:自己…
康探明:在白云山雕出非…
邵汉明:儒学的未来
最新热门    
 
宋志明:温国学 说诚信

时间:2011-9-6 18:48:13  来源:不详
    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讲诚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讲诚信,难度比孔子时代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于是,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也萌生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着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人们在看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一面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它同时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社会化大生产当然更需要讲合群体性,更需要讲诚信。西方发达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时候,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三个口号。“自由”和“平等”讲的是主体性原则,而“博爱”讲的则是合群体性原则。“博爱”有相信他人、相信群体的意思,包含着讲诚信的意思。博爱思想实际上来自基督教,并非是现代西方人的新发明。在西方社会,维护博爱原则或诚信原则最有力量的还是基督教。尽管有的哲学家宣称“上帝死了”,其实,西方人在精神生活中还是离不开上帝。他们需要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博爱原则和诚信原则。我们中国人倡导诚信原则,当然不必到西方基督教那里寻找资源,但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基因。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