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龙溪古镇非遗展演 邀…
李泽厚:我反对故作高深
五四感受归属感 别让“…
李泽厚:中国要防止文革…
李泽厚:中国要防止文革…
春分祭日大典中断160年…
感受批评:论王蒙的文学…
李泽厚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半吊子”英文打…
最新热门    
 
感受李泽厚旧论新书的哲学智慧

时间:2011-9-12 10:19:26  来源:不详
易中天继续评论说:

思想家与学问家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学问家什么时候都能有,思想家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产生的。如果“生不逢时”,就算产生了也没有用,或等于没有产生。因为学问家的工作是传承知识,当然总得有人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就总要有人当学问家。思想家的任务却是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进行反思,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设想未来。因此,思想家往往产生于社会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而20世纪80年代便正是这样一个关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其意义并不亚于孙中山[注: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866年11月12日出生。]领导的第一次变革和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领导的第二次变革。这就为李泽厚这样的思想家提供了“用武之地”。李泽厚常常不无自得地说起他与邓小平的“一致”。但正如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所言,当时真正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还是政治领导层发动的真理标准讨论以及其他宣传,李泽厚用学术词语表达的意见远非举足轻重[《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他与邓小平的“一致”,也许只能说明他“运气”很好罢了。

李先生书中的《伦理学纲要》主要是讨论了“内在自然人化说”、“两种道德论”、“情本体”等命题,在道德和伦理的内外二分中,李泽厚找到了此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相对的伦理,历史地积淀出了某种共同性原则,特别是积淀出人类这一文化心理的结构形式,即‘自由意志’,它是‘内在自然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的《认识论纲要》,将“度”提升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并把它视为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中介。这或许是对西方现代哲学新趋向的一种回应,西方20世纪在哲学领域,被认为是语言学、符号学的世纪,语言、符号被认为是构成了人与世界最基本的联系方式,符号成了文化的典型形式,成了规定人的本质要素(例如在卡西尔那里),符号甚至被认为是人的主体的规定性(例如在拉康那里),李泽厚论述了“度”本体的意旨,不难看出,是他的“积淀说”的延续或升华,他说:“无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我都希望从语言中走出来,回到历史积淀的人的心理”。李泽厚也在让哲学走向语言,回应着哲学在新世纪的主题。

书中的《存在论纲要》,讨论了“人活着”这一最直接的生存问题,并探讨人如何通过宗教与美学而“存活”,他的目的是,为“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顺理成章地开出一条普世性的后哲学之路”。人活着,人的存在,是个起点,他力图通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双重本体,去解释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以实践论建构起新的本体存在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