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云南抚仙湖北岸发现古村…
周骏羽委员:保护古村落…
浙江江郎山下毛氏文化薪…
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古村古…
广东南雄发现疑似曹操后…
漳州平和“太极”古村落…
非遗保护差钱 黄山106个…
北京延庆县依托“长城古…
山东临朐发现东周村落遗…
广东和平县欲投1.3亿元…
最新热门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根系所在 不能再毁了!

时间:2011-9-16 12:54:14  来源:不详

9月6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与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参事冯骥才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冯骥才大声疾呼:“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总理批评说,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

作为研究古村落保护的专家,冯骥才在今年两会上就谈到,能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古村落,2005年还有5000个,目前只剩下不到3000个。最近冯骥才专门去山东调查,齐鲁大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原生态的古村落。他批评城市文化悲剧正向农村转移,呼吁在城镇化转型中加强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

短短五六年时间,中国古村落就消失近半,无疑令人震惊。冯骥才把这种现象比喻成“文化悲剧”,恰如其分。要知道,这些蕴含着丰富农耕文化元素的古村落,有着数百年、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历史的古村落,见证着中国农业文化、古代建筑和民俗、民风的演变与发展,但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中顷刻崩溃于推土机下,实在令人痛惜。普查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230万个村庄,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古村庄仅存不足3000个,只占0.13%,可见弥足珍贵。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或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只能在电影或电视上去品味古村落的“美味”和风采,那将是多么遗憾。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非常反对“旧城改造”,他说这个词没有文化含量。我理解,他反对的是那种破坏文物和文化、抹杀城市个性的“旧城改造”。近20年的大拆大建,全国有超过3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被毁坏、消失,一大批古建筑被强势的房地产所吞噬,近千个大中城市丧失文化个性,被改造成“千城一面”,连外国学者、专家都感到不可思议。

酿成这种文化悲剧的原因,一是长官意志主宰城市规划,用政协委员的话说,谁官大谁说了算,专家的意见被束之高阁。二是政绩意识凌驾于文化保护之上,GDP崇拜蚕食土地资源。三是房地产和商业利益逼迫古建筑让位。

令人忧心的是,“千城一面”的思维定势现正在向农村蔓延,极可能衍生出“万村一面”。所谓的“旧村改造”已在农村广泛推行,村庄合并、农民进城成为一些地方新时尚。当然,通过科学的旧村改造,提高农民生活和居住质量,是好事。但如何防止出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