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政策,但是相关的配套机制能不能跟上?”
“一线教学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以往能评上较高职称的老师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身处行政岗位,这次会不会还是这样?”
采访中,一些老师表达了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担忧和困惑。虽然有了政策,虽然政策中说中小学教师也可参评正高级职称,但是,参评条件是什么?评价标准又如何?谁来评以及评上后能落实到哪些实惠?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是否也像大学教师评职称一样主要看科研成果?这个指标是否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师课堂任务重,备课、考试压力大等实际情况?
多年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小学教学工作的赵老师表示,要评上“教授”,对于很多辛苦工作的老师而言,仍然只是镜花水月。
据赵老师介绍,此前,小学高级教师仅为中级职称水平,最高可评上的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即俗称的“小中高”教师,也仅为副高级职称水平。他们学校多年也只有一两个名额能够评上“小中高”。很多时候都是等到有老师退休,将职称空出来,才有机会参评。而等到有“小中高”名额可以评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