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
国学离我们远吗 国学与…
高玉昆:国学与我国当代…
一段极其珍贵的真实——…
翰林与我的不解缘——邸…
评“献身门”:被证伪的…
谷歌道歉后或退出中国市…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文…
诚信与我演讲稿
《让诚信与我们同行》演…
最新热门    
 
巴老与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时间:2011-11-17 11:50:53  来源:不详
老陈情。进客厅后,同去的日本青年学者新谷秀明有点胆怯,站在后面不语,巴老看见后对他说:你是新谷秀明,来过我家。我见新谷秀明听后连连点头,露出十分惊诧的神色。我对巴老说:有十几位研究者,也是几十年来读您的书的读者,现在来到您的门前,不见您心里实在过不去,50岁的人说起这事都流泪,请巴老见见吧。巴老听后,立即说:“见一见,见一见。”这样,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十几位从未与巴老谋面的代表,乘车去武康路巴老寓所,我则随过去已见过巴老的代表参观大观园。会议闭幕后,28日下午,我与思和又应约去巴老寓所,请教有关全集佚文等问题。这两次见巴老,我明显地感到,老人的体力不如5年前,行动已很困难,但他那平易的风范、清晰的思路仍然如故,他思维的敏捷和记性的超常,更令我惊叹。

1991年2月初:我又两次走进巴老的家

1991年2月1日上午,为了解《巴金全集·集外集》拟收文章的情况,以及老人生平、创作中的有关问题,我同思和一道去巴老家。到的时候,老人正借助练步器在走廊练习走路。这次见面,我还就回族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马宗融的有关情况,向巴老请教。趁便,我提出请巴老为我选编的《巴金谈人生》写几句话,巴老应允了,要我给他一份纲目看看。这次谈话近3小时,是时间最长的一次。

2月4日我一个人又到巴老寓所,这次是专为送《巴金谈人生》纲目而来。这一天,家中只有巴老和他的九妹琼如老人,十分安静。满头银发的巴老,端坐在我对面的高背木椅上,双腿间架放着一根手杖,身着略显臃肿的栗色茄克式棉衣。老人举步维艰,但脸色红润,神态安祥。我们在由阳台改成的狭长形房间里谈话。初春天气,乍暖还寒。阳光穿过婆娑的树叶,再透过门窗的玻璃,斑斑驳驳地洒进没有取暖设备的房内。阳光虽未增加多少暖意,却平添了几分明亮。我坐在老人对面,真真实实地感到一种宁静,一种镇定,一种充实,一种信任。老人对我说:前言一定写,只是身体不好,可能短一些。我说:哪怕只写一句话也好。接着,我又补充询问了有关马宗融的一些情况。说完“正事”,我又同老人谈了些别的事情。老人主动拿出两件材料给我看。一件是浙江嘉兴县志办公室据1923年手稿打印的《嘉兴杂忆》残稿,另一件是65年前写有《春梦》片段的练习簿。为了不多占老人的时间,我进屋后一直没有取下围巾,脱去大衣。翻看那极其珍贵的稿本时,我显得笨手笨脚。身旁的巴老慈祥地看着我,不时轻声说几句话。看着老人双腿间的手杖,身上的棉衣,我突然涌出一个念头:老人那衰老的身躯也需要支持,老人那燃烧的心也需要温暖。翻看材料的我有点走神了。我离开时,巴老交给我两包书,托我带到北京,一包转王仰晨,是编译文全集用的,另一包是送给马小弥的原版外文书。他为带书增加我的负担再三表示歉意。想不到这次难忘的谈话成了我与巴老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1991年2月14日(农历除夕日):巴老为我编选的小书写《前言》

2月19日我在北京收到巴老来信。我急切地拆开老人亲笔写的信封,内中是老人一笔一画写成的两页《前言》。文末署“91年2月14日”,这一天是农历庚午年[注: 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的除夕日。《前言》的全文是:

一九二八年在巴黎,我对一位朋友说:“我只想活到四十。”过了六十二年,我在回答家乡小学生的信中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