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论左思风力”文学审美…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典…
浅谈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
浅析外国留学生的古代文…
试论改革中国古代文学课…
浅论《庄子》中的“无言…
浅析高师初等教育专业古…
浅析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探讨在《中国古代文学》…
谈论古代文学鉴赏课中的…
最新热门    
 
中文学科如何走出困境?——浙大中文系中文学科建设国际研讨会扫描

时间:2011-12-2 10:34:28  来源:不详
[注: 梅贻琦,中国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09年考取清华“史前期”第一批“直接留美生”,入吴斯特工业学院习电机工程。]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厦之谓也,有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之谓。”的确,大楼和大师,金钱与学问,皆大学所需要,缺一不可。如今全国许多高校都在建一流大学,为追求一流,大楼越造越高,越造越豪华,建一流大学成了建一流大楼,可大师呢?钱学森之问叩击着有识之士的良知,值得深思。

 

    中文学科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最受诟病者则是以工科管理模式管理文科,其中量化考核对中文学科伤害最大。

 

“量化时代”的困惑

 

    中国文人做学问一直推崇“板凳要坐十年冷”。但在高校的量化指标考核面前,中文老师“猴子屁股坐不住”,浮躁、焦虑之情弥漫整个中文领域。

 

    目前高校采取的业绩点考核方法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静心做学问。有学者称现在是“量化时代”,课题量化使教师忙于跑课题、跑项目、发论文。“国家课题多娇,引无数教授竞折腰”,于是就出现了大量速成并速朽的短平快成果。完不成量化指标,轻则拿不到工资奖金,重则下岗。浙大中文系沈文倬教授一生主要著作仅一部,可就这一部著作却奠定了他“今世治礼经者之第一人”的崇高地位,若对他进行量化考核,他也许只好下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