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
试论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
试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全…
试论《诗经.秦风.小戎》…
试论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
试论从《橘颂》看屈原的…
试论何晏的《道论》“《…
试论左思风力”文学审美…
试论“恨不相逢未嫁时”
试论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
最新热门    
 
试论《聊斋志异》中狐典型的文学审美化

时间:2011-11-29 12:00:50  来源:不详
    摘 要:中国狐文化历史悠久,蒲松龄[注: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在继承狐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完成了狐意象从民俗到文学的审美流变,创造了美狐典型,寄托人类梦幻,给读者以审美愉悦。
  关键词:狐文化 《聊斋志异》 狐典型 审美化
  狐精是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的独创,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像狐一样被充分赋予意味深长的文化含义。在狐文化中,狐基本上不以其原生态形式出现,而是被夸张、变形、虚拟,成为观念的载体。狐是一种象征动物,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狐文化前期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狐妖从宗教民俗文化进入审美文化后,经历了全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改造,成为最具魅力的审美意象。没有哪种妖物能像狐妖那样获得文学家(主要是小说家)的青睐。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关于狐的小说莫过于[注: 解词 【词语】:莫过于【注音】:mò guò yú【释义】:1. 没有超过…的。如: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奉献。 相关条目 桑榆暖 甜津津 亦都护 托尼贾 苦草属-moguoyu]《聊斋志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狸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光芒四射。从中国狐文化的视角研究《聊斋志异》中狐典型的文学审美化,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从民俗到文学的审美流变
  《聊斋志异》创造了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美狐形象,即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及艺术美的狐形象,其中犹以女性美狐最为突出。蒲松龄笔下的美丽女狐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改变了传统的“狐媚”观念。《聊斋志异》始,具有文学审美态的狐大量出现。此前的文学作品中,狐形象仍然保持着宗教态特征——作祟、害人、媚人。蒲松龄把狐纳入审美创造中,致力于创造美狐,这是文学创造中狐形象的重大转变。蒲松龄对狐在民俗审美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文学审美改造,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标准来改造狐的人格属性,赋予狐典型以美感形式。他把狐高度美化和理想化,将民俗宗教中的妖狐和狐仙转变为文学中的美狐。
  蒲松龄笔下也有害人的狐精,如《贾儿》中迫害商人之妻的妖狐,《刘海石》中害人的白毛狐狸倪氏等,但为数甚少。他锐意求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反叛。狐精作为害人精的代名词,在尚礼仪、重伦理、父权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无疑是千夫所指的唾骂对象,在审美领域的价值取向只能是丑恶。蒲松龄笔下美狐创造的价值不在于他改变了传统妖狐的邪恶之性,不在于他对妖狐的评价具有真理性(狐妖根本不存在),而在于他对妖狐进行审美改造时,使美狐富有人情美和伦理美,《青凤》、《婴宁》、《小翠》等篇中的狐典型纷纷出现,唤起人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她们是一种诗化了的意向,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狐典型从民俗审美转变为文学审美。
  二、“性善”的美狐解析
  《山海经》中的玄狐与阴间地狱被合在一起描述;《搜神记》卷十八的斑狐如鬼般变幻;《封神演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