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展示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
白先勇:没有青年观众 …
十年磨砺宝剑锋——评《…
蔡瑞虹忍辱十年报家仇
十年课改:改得怎样?
十年磨一剑,高山仰止情…
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
又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
余秋雨藉昆曲谈文化传承…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
最新热门    
 
昆曲十年,繁华转身与传承困境

时间:2011-12-19 21:02:16  来源:不详
到处都是“改革创新”昆曲和“适应现代审美”昆曲的包围中,顾笃璜坚持邀请“传字辈”艺人及其弟子向年轻演员授艺,“现在比较强调改革,我不反对改革,我反对只改革不保护遗产。”
    《牡丹亭》作为昆曲艺术鼎盛之作,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更是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注: 威廉·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面对全本55折的不朽戏作,再现这一传统经典堪称数百年来的中国戏剧人之梦,而如何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为现代观众所接受,也早已成为十年间昆曲盛极之下的无解悖论。
    一切都令人想起发生在1998年的“牡丹亭”事件,这场一时震动太平洋两岸的戏剧风波,几乎危及到当时刚刚转暖的中美关系,它的争论核心就在于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原貌。
    1998年,正值《牡丹亭》诞生四百周年。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决定隆重推出全本《牡丹亭》,作为该中心年度艺术节的重头戏。就在观众们满心期待“东方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时,上海昆剧团和上海文化局突然宣布,改用已有的《牡丹亭》简本替代全本,理由是:导演用现代戏剧手段改造的《牡丹亭》失去了历史原貌,那样到世界舞台上演,就不是展现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遗产的历史原貌。后来该剧的演出计划被迫取消,引发媒体抱憾:“《牡丹亭》搬不到纽约去”。
    与此同时,《1699·桃花扇》这一大制作的推出也屡遭质疑:改编后的演出有昆曲唱段而无伴奏,有经典唱词却站着一排西洋合唱团,人们不禁质疑“这还是昆曲吗”?对此,柯军的回答是:“昆剧的继承发展,在传统折子戏代代相传的基础上,可以改编,也可以创作,可以钟情于典雅作品,也可以以‘本色’为号召,因为观众的审美期待毕竟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
    面对昆曲申遗十年,戏剧家章诒和却认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传统昆曲,她的感受像是“和一个长久相恋的情人做一个恋恋不舍的告别,看着她远去,看着她死去”。在章诒和看来,艺术规律不同于政治规律、经济规律,政治昌明、经济繁荣那就叫好。艺术则相反,越优秀越脆弱。“比如说希腊戏剧,它的存在是要活在舞台上,如果光剩个本子那就叫死了。再如欧洲雕塑绘画、俄罗斯文学等,到达一个巅峰期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可能是小时候接触过经典传统昆曲的缘故,再来看现在充斥着现代化舞美、灯光、布景等各种因素的昆曲,章诒和觉得那不是昆曲,昆曲的鼎盛时期已过,逃不了死亡的宿命。
    一脉相传“传”下去
    为抢救昆曲艺术,文化部制定了八项保护和振兴措施,在扶持政策、经费投入、稳定队伍、培养人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